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屋

(2017-02-15 06:4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了再说---乐艺沙龙
老屋

四十年多前,从南京回到老屋的不过200多公里, 却是要花上三天时间的, 挤火车,倒汽车,换轮船,再长途跋涉步行几里地。

而今,高速直到镇上, 国道也已经开进村里,将村落一分为二.

车一进村, 遇到的头一个大伯, 只一提爷爷,已经能叫出我们的名字, 才知道, 四十年其实也丝毫没有稀释记忆-------到家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叔叔被卷入运动,爷爷受牵连,被迫返回老屋. 与奶奶拉扯着妹妹, 一下就是好几年。

那年奶奶身体抱恙, 才随父母周折着回到老屋, 植下那一段记忆.历历在目。

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 乡下老屋, 爷爷奶奶带着妹妹, 生活相当的艰辛. 按老妹的话,不要再跟我提山药, 我整个童年就吃的是它。

奶奶在所有人眼中, 都是一位顾全大局,言辞得体,有修养有智慧的老太太, 不论在南京还是在老屋, 没见过的人根本不能把她与一位普通的裹脚老太联系到一起。

那年在老屋的小住, 让我把老屋和奶奶都深深的留在了心底。

清苦归清苦, 老屋的生活是满溢温情, 慈爱的, 与妹妹嬉闹, 池塘边屋子后, 甚至沿竹梯爬上屋檐偷望邻家烧饭, 院场草垛上翻滚, 其乐无穷。

老屋内屋过道, 摆放着一享棺木, 是奶奶为自己准备的.城里来的孩子哪见过这个, 每每避着绕着。

想起灶台上青蓝色的盐罐, 倒蒜钵子, 我还直问爷爷那是哪个朝代的瓷器, 厨房的味道甚至都能一起记忆的起来。

堂屋是村里主事的议事的地方, 奶奶坐在中央, 一群叫不出称谓的叔伯姑嫂围着, 看新鲜杂耍一样的看着我这个城里来的孩子, 奶奶一脸骄傲的应和着, 整个世界的自豪都是她的。到现在, 我都清楚记得自己如何当着大家, 把藤椅坐翻了而手里的饭碗却稳稳握在手里的, 大家哄笑, 奶奶爷爷得意着。

日子不长, 我就要随父母回去了。

奶奶心里想什么, 谁都知道。

已经不能自己下地的奶奶坐在老屋门口, 望着渐远的儿孙一家, 一滴眼泪没有, 目送子孙们远去, 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见, 或者, 还有没有下次。

不久奶奶就走了, 身边没有子女儿孙,。

爷爷奶奶就在老屋后山, 静静的躺着, 静静的看着, 空去的老屋, 看着老屋前儿孙离开的小径, 看着后来笔直的连着南京的马路。

看着仍挺立着, 后屋早已坍塌的老屋,
视线渐渐模糊, 然后又渐渐的清晰, 从门缝望进去的堂屋, 坐满了叫不上称谓的叔伯姑嫂, 爷爷带着妹妹, 奶奶端坐在中央, 自豪的得意的望着我...



2017年2月15日凌晨于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屋
后一篇:老屋(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