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年要有新浪(维清)
(2015-03-10 00:28:2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打了再说---乐趣高尔夫 |
http://s7/mw690/0025w4Hsgy6QyCZoYYe56&690
祝各位看官新年快乐,羊年红红火火
最近冷寂多时的新浪高尔夫论坛,忽然出了一位美女振臂高呼,引发了隔着太平洋的老唐当头棒喝……从表象上来看,我认为是新浪高尔夫掀起新浪头。
人积极一点,总是可以产生新的期望。
新浪新年要新浪
体味人生GOLF原来一直是以官方身份潜伏,想来我们都是她“鹰眼”关注的目标。她说自己做新浪高尔夫八年啦,从小编长成了资深,这个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先祝贺一下。
我自己喜欢高尔夫,是从2006年底开始到现在,虽然跨度十个年头,但是十足球龄也是整整八年,这是一个可以写写总结的好年份了。
这两年练球越来越少,冬天几乎封杆,偶尔在家里的地毯上空挥几下,算是练手,只为了保持身体的些微感觉而已。球没打好,体重却在不经意之间,快速增重,到了自己不可忍受的地步,没办法这几天开始适当减食,睡前增加跑步,希望2015年能够先减肥,这个要比打几场好球更重要了。
近几年球练得少,感悟反而更多,思考多了,笔头反而更懒,希望新年带来一点新的动力,能够完成一些挥杆的文章,更为核心的思考,不要因为懒惰而流产。
玩下去的理由
最近一直在想,为什么高尔夫兴趣减少了?一个是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多,忙不过来,一个是对高尔夫的理解,逐渐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抱着够用就好自满,有点不思长进。我又不能像老詹那样,定一个高不可攀的职业目标,我这个做了二十年体育媒体的人,实在不好意思说外行话,向前的动力严重不足。
有的人会说,那把成绩保持在单差水准吧,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也被我视为畏途,那还不得天天练,我行吗,想了半天,就这样半天打鱼,晒网一周的人,保八都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还是对自己好一点,面子是次要的事情。我在运动上自己怎么都算一个懒人,目标定太高不靠谱,我就写文章吧,可惜论坛上也是各种的起伏,走走停停最终弄得还是像个懒人。
老詹的不容易就在他的勤奋是无敌,只可惜老天就是公平,给了他勤奋,就是不给他正确的方向,最多只能痛并快乐的享受;老天给了我挥杆的理解,就是不给我勤奋。只能仰天长叹,人生百态如此醉人。
写文章的目的
我大概从07年打高尔夫开始,从网上搜寻打球秘籍开始,逐渐在网上写文章与人交流学习,先是在《高球天地网》,后来新浪高尔夫开始热了,就转了过来,这里人气在老詹练球以后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度。有人说我詹黑,而我认为其实是做了老詹的超级粉丝,助推老詹这位新浪高尔夫论坛的代言人更上层楼。
我自己回头看看,这些年因为高尔夫文章带着,写了这么多的文章,自己都没想到,我前面说了我是个懒人,想得多,写得少,有时一天可以想十多个话题,最后可能一个都没写下来。很多很好的文章,常常写了一半,遇事停笔,再写没有心情,就封文了。有时真要感谢论坛,有了地方,就有了热闹,也就多了一些动力,蛮好玩的,也很开心。
我自己算是职业媒体人,在电视台做报道,写了十多年的稿子,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很喜欢在网络上写文章,并不期待通过关系去换平面媒体的发表,也许内心就是一个草根。我喜欢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约束,有心有闲的时候多写,不舒服就不写,不赶潮流,不睦时尚,写了就发,看到点赞很高兴。点击率有时要比我做电视时候的收视率更要直接,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读者的喜好,这对我的反馈非常好。因为了解观众也就是了解市场了,高尔夫论坛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群体比较单一,统计数据可能更精确一些。
我的文章因电影而生
我写文章除了对高尔夫这项运动本身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对电视已经失去了激情,或者说中国传统电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我想回到电影上面,这里有我的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写电影剧本的挑战,对我有致命的诱惑。
八十年代后几年,中国的电视正是朝阳初升,电影反而在寓教于乐的政治工具向好莱坞电影本体的转变中迷失了自己,我从写剧本换到学做电视、学写新闻、学做专题基本没有任何隔阂,甚至写剧本的很多基本功对写稿是压倒性的优势,但是现在想从新闻、专题回到剧本,依然需要进行重新开始,像是一个从平原回到高原的过程。我想先练笔,就选了高尔夫,因为电影不能玩虚的,必须是实打实的叙述,因为真实的背后才有电影的梦幻。
我可以说我的博客,除了一些特别技术性的叙述贴,其它都是用写剧本的思维来写,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没有剧本的格式,怎么算剧本?很多还是那么短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剧本?其实写剧本,对大多数文字高手,文字并没有特别,关键在电影的思维方式,这种练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即使我前面二十年一直在和摄像机、编辑机、导播切换台打交道,这种电影意识的培养还是需要特别的训练,从电视思维向电影转换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写了整整八年的博客,首先是为了电影。如果是懂的人,一看就会明白的。
现在国内电影烂片多,除了制片人、导演的问题,编剧自身也有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编剧这个职业看得太简单,很多从小说起家的想改编剧,尝试了才知道那么难。我认为其中就是隔行如隔山的悲凉,或者作者有幸遇到张艺谋、李安、冯小刚、王家卫这样的导演,他们自身就是大编剧的能力,只抓取小说的影像化的内核,而把电影的思维全部代劳了。想身为电影编剧,一定要对电影编剧职业有敬畏感,十年打底也就是个基础,不能收获任何的保证。
纯技术、原创需要容纳的空间
我的博文写了很多纯技术的文章,当然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包括新浪高尔夫论坛对我的评价。比如我写高尔夫大赛、明星的文章会获得率先推荐,如果我写“老虎挥杆的发力问题”技术贴,就不容易获得推荐,也许认为一个高差点的怎么可以评论明星的挥杆,我觉得这可能是过去的误区吧,网络的本身的特性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应该可以容纳更多的不同的声音,用自设的技术标准,来划分网络的界限,这种手法其实是非常不网络化的,不知现在新的新浪高尔夫会有改观吗?
我知道我的很多技术型的长文,包括电影方面的,读起来很吃力,很多人即使打开了文章,也无法的认真地读完,很多朋友也劝过我,多写比赛的短文,好看、看得人更多。从我个人来讲,吸引观众、读者当然需要,这些我在电视台的时候一直在做,我的节目都是收视率最高的,广告效应最好的;现在我在网络上,还想写一些研究事物的文字,深度是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有了那些略显枯燥的长文,但是,这些都是我非常认真思考的结果,我愿意与专业的对手分享,期望在共鸣的回响中得到更多的成果。如果初学者读得下去,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我年轻时非常崇拜美国人写的书,水分少,实话多,所有的理论可操作性极强,现在我写文章,言之有物、实用性绝对是我的第一追求。
做到极致是习惯
我做电视节目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极致,最好不敢说,因为人人都有标准,难以统一,但是如果用最受欢迎,我可以说是做到了。同样,我既然写高尔夫的文章也一定要写最深刻的,或者说我以为最深刻的,结果如何,需要读者来评判,即使今天不行,也希望明天可以知道。我希望,我所有的文字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十年以后再看,这些文字都不是浮云。人云亦云我不喜欢也不会。如果有机缘实现电影梦想,做最受欢迎的电影依然是我的人生标准。让我很遗憾的,中国最缺原创的土地,而恰恰原创总是被谋杀,不知道以后这种现象会改观吗?有容乃大,才可以做得更大。
新媒体不容易、新浪不容易
我知道,新浪高尔夫这些年其实也不容易,我是做体育媒体,涉足网络这么多年,不用打听内情也知道困境在何处。首先新浪高层不可能很重视高尔夫这一块,或者说即使有想法,也只能少投入。因为网络的点击率是生命线,看看论坛的领军人物老詹博客就知道,如此拼命写,最多也就是两千多的点击率,平常的都是在千次以下,这个与足球、篮球热帖的几万、十几万的高额点击率相比,高尔夫就显得太可怜了。从转播的场次也可以看出,多数比赛都是因为新浪网的影响力,别人免费相送作赛事推广的,整年的投入我估计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比赛没有经费进行中文解说,只挂着老外的鸟语直播,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版权方不送,就只好成绩榜直播代替,看着胃酸。
后起之秀乐视,这两年看好体育,在高尔夫的赛事转播上也投入重金购买大量版权,瞬间成了一股独大的新浪的对手,这次新浪的变化是不是也是被迫为之,当然只有新浪自知了。
现在的网络媒体虽然被冠以新媒体的称号,但是囿于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而言,都是一头雾水,更何况是以网络技术起家的这些新媒体,最后只能摸索着按着传统媒体的框架,做些修改就上路了,效果自然不能很好,同时,也给后来的竞争者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很多球友对于新浪高尔夫少作为、不作为,产生诸多不满,但是高层不投入,小编如何做无米之炊,细想都是无奈。
想想这些年,新浪网本身也不容易,前些年好不容易利用整体综合实力,整垮了博客中国之类的先驱,从打造新浪的博客世界,到形成新传播方式的新媒体巨人微薄风靡中国,动作不可谓不大,可是还没等盈利的靴子落地,随着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崛起,新浪似乎瞬间就进入了门户网站式微的下降通道,过去打得是生死战,后面依然还是生死战,所以,高尔夫这类的小众运动,点缀可以,当主菜肯定不行,我们球友如果想对新浪高尔夫产生太多的幻想,也是不现实的。
期待新媒体的春天
不管是新浪还是乐视,仅从体育节目制作的角度,新媒体还有太多的作为可以实施,简单的复制传统媒体,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里早就僵化了。现在的这些新媒体,虽然占了先机,如果不是把优势化为实地,还是会给后来人留下巨大的竞争空间。(笔者: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