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转)

(2015-02-16 10:02:33)
标签:

教育

能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培养起。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要求,给了我们教师很多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年龄小,和这种能力常常用于语言的原因而忽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生具有正确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去理解题意,为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作用如此显而易见,我们教师还能忽视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吗?

    由于我们的忽视,学生口头上可能表达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达时就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1 兔子18只,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只和27只共有几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几只?

    4 兔子有18只,猴子有27只?

    上述问题或多或少有些错误,我们老师当然不难看出,问题在于对于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有些教师只是觉得帮助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就够了,至于学生的笔误是可以谅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师甚至把这些问题中的某些问题看作是正确的,认为对于表达本来很困难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观点则正好相反,正因为是难表达,我们才该去锻炼学生,正因为是一年级学生,我们才不能疏忽这些看得见的错误。老师们都明白,语言表达是可以省略的,一个词一个字在语言环境中都能表达出一个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达却缺省这些环境,不写完整就很难让人明白,体现逻辑思维特点的数学问题在书面表达上就更为严谨。教学生说好一句话,正确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如何教好一年级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正确的数学问题呢?在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此和热爱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如“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含有问题信息和问题模式两个构件问题,见图示

              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问题中的信息           问题中的加法模式

    一个问题至少含有2个以上的数学信息,每条信息都应有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及信息单位三个组成部分,在上述题目中,“兔子、猴子”就是这条信息中的信息项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数量;“只”就只是单位了。写好一条信息就得写好信息中的这三个内容,我们教师不难把问题信息中三个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于让学生明白了写好数学信息的关键,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并逐步掌握。

    数学问题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样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减法模式两种,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减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几?或 ____ 比_____少几?这两种模式架构简单,易于理解,我们教师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观实施教学,学生不难掌握。

    教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容易细化教学活动,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理解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数学知识学生接受了,就有待于巩固,而巩固知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训练。我们教师可以分步设计以下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印证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根据图示,填填问题信息。

           10块      17块       21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块?

    二、  根据问题中的信息,选择问题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_ 

    2、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图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34只       28只       12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提示修改前述几个错误的问题。

    1、兔子18只,比猴子少多少只?(少信息:猴子有几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只和27只共有多少只?(问题信息中少信息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子和猴子一共有几只?(问题信息中少信息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子有18只,猴子有27只?(没有问题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上述到位的分析讲解和层次性极强的训练手段,我们教师还要倡导积极的数学语言环境,多开展培养学生能力的数学活动,相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表现得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很惊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