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有多穷?驻英法使馆均由“糖王”千金出钱重装

(2014-09-22 10:12:10)
标签:

顾维钧

历史

分类: 民国·那些人、物、事儿

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蕙兰,乃当年亚洲“糖王”黄仲涵的掌上明珠,因此这桩婚姻自然给顾维钧带来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中国有多穷?驻英法使馆均由“糖王”千金出钱重装


摘自《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 作者:杨红林  东方出版社


北洋政坛上曾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有一年许多人鼓动顾维钧出面组阁,事前有人问政坛元老章士钊:“顾少川要组阁,你看可能成为事实吗?”结果章士钊很痛快地回答:“以顾夫人的多金,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仅一个国务总理!”不久,顾维钧果然组阁。

段子里的顾夫人,正是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蕙兰。黄女士乃当年亚洲“糖王”黄仲涵的掌上明珠,因此这桩婚姻自然给顾维钧带来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关于顾维钧与黄蕙兰的相识、结合及分手,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顾维钧此后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夫人黄蕙兰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他的传奇增添了许多色彩。

常言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话若用在顾维钧和黄蕙兰身上恐怕再贴切不过了。 

自从成为顾夫人后,为了帮助丈夫的事业,黄蕙兰的确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在财力方面。在那个年代,由于国家贫穷落后,中国的外交官们也很难得到国际尊重。别的不说,单是驻各国使馆硬件设施的寒酸程度就常常招致人家的白眼。结婚不久后,尽管黄蕙兰也曾经历作为公使夫人觐见英国国王的荣耀,但一回到他们要长期生活的地方——驻英公使馆,兴奋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那间老房子巡视了一圈后,黄蕙兰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使馆破旧的房舍和简陋的家具陈设,严重影响了丈夫在国际外交界的地位,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便是下大力气装修使馆。

说起这驻英使馆,也算得上故事颇多的一所建筑了。原来早在1876年,当清王朝派驻海外的第一位使节郭嵩焘奉命来到英国时,便选中伦敦市中心波特兰大街49号这座精美的房子作为公使馆。这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原建于1785年,外型美观,内部装饰华丽,是英国18世纪的流行建筑,设计者则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建筑师罗伯特·亚当和詹姆斯·亚当兄弟。虽然此后国内政权经历了多次更迭,但这里始终作为中国驻英使馆,一直沿用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当年在进行革命活动时还曾在这里差点丢了性命。

进入民国后,原清朝驻英公使馆由民国历届政府继续承租,19264月又租用了邻近的51号,此是后话,暂且不提。却说顾维钧初次出任驻英公使不久后,便携新婚夫人黄蕙兰入住波特兰大街49号。不过对于住惯了豪宅的黄蕙兰而言,中国使馆的一切都是那么寒酸,简直令她难以忍受。据说在搬家的头天晚上,顾夫人居然因床铺不舒服而一夜无眠。说实话,这所房子虽然颇有历史,但确实太陈旧破败了。第二天早上,黄蕙兰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丈夫,她要对使馆重新装修。然而顾维钧却为难地表示,北京方面财政一向困难,即使外交人员的薪水都无法正常拨付,哪里有钱装修使馆!没想到,黄蕙兰立即给父亲写信,要他寄来5万美元供自己装修使馆,并更换了所有的家具陈设。经过顾夫人的一番精心打理,中国使馆终于焕然一新,顿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看到眼前的一切,顾维钧自然也感到高兴,不过他又郑重地对妻子说,中央政府是不会付这笔钱的,而且将来如果自己一旦离职也不能带走那些家具。结果黄蕙兰却淡淡一笑说,我父亲是爱国的,这笔钱就算是为国家挣面子吧。

从实际效果看,黄蕙兰慷慨的举动还真为国家挣了面子。要知道,放眼全世界,外交圈都是极讲究“面子”的。当波特兰大街的中国使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后,很快就成为伦敦外交界热议的话题和频频拜访的对象。所有这一切,对于顾维钧开展工作显然大有裨益。

中国有多穷?驻英法使馆均由“糖王”千金出钱重装

不过后来的情形还真被顾维钧言中了。他这次出任驻英公使果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久后他便赴美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了,而之后就在回国述职时阴差阳错地留在北京,在国内政坛闯荡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直到1941年,时隔20年后,顾维钧才以驻英大使的身份再度入主波特兰大街使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岁月流逝,黄蕙兰当年精心装修的房屋也渐渐失去了光彩,再度破败。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鉴于房屋年久失修,中国政府向英方提出了重建计划。几经波折,最终经英方同意,原楼于1980年全部拆除。重建工程于19859月竣工,不过重建时恢复了外立面的原貌。

不管是争强好胜的缘故,还是真心想帮助丈夫的事业,财大气粗的黄蕙兰在掏私房钱方面从不吝啬。1932年,顾维钧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法公使,1936年又被正式任命为驻法大使,直到1941年才卸任。在此期间,随丈夫来到巴黎的黄蕙兰在此大显身手,充分施展自己的交际才能,同时也着实显示了娘家雄厚的财力。

就如同10年前在伦敦一样,黄蕙兰随丈夫抵达巴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斥巨资把破旧的中国使馆修葺一新。最初,公使馆在巴比伦街的一幢楼里租了两层,楼里还有许多其他房客。没想到顾维钧第一天去上班,就遇上一户房客家里死人出殡,大门上挂着黑纱。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天,顾公使坐在办公室里,忽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对方要预订当晚的电影票。原来公使馆旁边就是电影院,属于同一个房东,而电话线竟是合用的!此外令人难堪的是,有时楼上公寓的房客不知道楼下是中国使馆,因此常对使馆的工作人员呼来喊去,甚至把要洗的衣服丢到中国人面前。而且那个街道很狭窄,每逢递国书的时候,法国总统府派来的礼车就不能进入使馆门前,只能停在街道口外。或许是由于这些原因,顾维钧迟迟没有去正式到任。直到1936年中法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后,顾维钧才在政府的支持下以500万法郎的价格买下了乔治五世大街一幢四层楼房。大楼为大糖商、国民议会议员勒伯第之妻于1892年向巴黎赛马公司买下乔治五世大街11号的地皮后修建。1901年,她将该房产赠与其女波旁·德卢浮尔夫人。1936年波旁·德卢浮尔夫人去世后,将该房产留给了她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外孙女。从193731日起,这幢楼就正式成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馆址。自从有了新的大使馆后,黄蕙兰便精心布置这里的一切,不惜花钱进行装饰,从而使得这里迅速成为巴黎外交界的中心。

对于黄蕙兰的鼎力相助,顾维钧无疑发自内心的感激。即便是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他也在回忆录中这样说:“她很帮忙,昔在巴黎时,帝俄时代的王公伯爵都逃亡法京。他们虽失政权,但在法国的高级社会里拥有势力。她喜欢和他们结交,并以此自傲。在使馆里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招待他们。”当然,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黄蕙兰本人也是颇有成就感的,她曾不无得意地说:“法国,以及别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要根据维钧和我的表现来确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我们是中国的橱窗。”


解密真相,翻找历史圈八卦,欢迎关注微信“东方悦读

http://imgcdn.ph.126.net/sZQz_xJ4cnXjHaZ6lfHdlw==/6597654706844418025.jpg

“东方悦读”已经入住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今日头条、ZAKER、鲜果等

欢迎在各个客户端订阅“东方悦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