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标签:
顽固性头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膝关节疼痛软组织外科学银质针培训班 |
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
压痛点
(1)什么是压痛点、为什么有压痛。
压痛点的解剖基础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压痛点的病理基础是在按压处存在着无菌性炎症介质。
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定部位,不论是头颈肩背部、腰骶臀髋部还是四肢,必然存在着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在其滑动按压时立即引出局限性剧烈压痛,并与局部的主诉相符合。因为炎症介质的传导与扩散,炎症介质通常不可能只存在一个点,故压痛点也不是孤立的,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通常是有一定规律的压痛点群的出现,压痛点通常是由点呈线(沿肌膜、肌间隔传导),由线成面(筋膜的渗透与扩散),由面成体(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的致痛区域。即软组织疼痛病变区。这些压痛点都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它的病理特点压痛的区域都存在着无菌性炎症。
压痛点又分原发部位压痛点和继发部位压痛点,同时又分为病变区压痛点和病变反应区压痛点。
传导痛与传导性压痛点:
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以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远离原发病变部位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形成了疼痛传导区,引起传导痛和传导性压痛点。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分别形成肋软骨部疼痛传导区或喙突、肱骨近端外、前、后方的疼痛传导区,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也可以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并沿上肢背侧直达手指尖端。这三处传导痛均可找到敏感的传导性压痛点。又如: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腰3——骶4部位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多数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后侧、踝关节外侧至足外侧分别在下腹部、臀外后侧、下肢外后侧、形成疼痛传导区,上述两处均会引起传导痛和传导性压痛点。
传导区域的疼痛部位早期没有形成继发无菌性炎症,也就是早期此处的炎症介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值,则局部只会传导性压痛点。病变晚期上述软组织继发了无菌性炎症(此处炎症介质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则局部就形成了继发病灶部位的压痛点。一般情况下,疼痛传导性区域压痛点是不需要治疗的,它可以随着对原发病灶的压痛点的治疗而消失。但当病情演变为继发病灶区域压痛点时,治疗时就要针对原发病灶压痛点和继发病灶压痛点一并治疗了。
软组织病变区疼痛与软组织病变反应区疼痛:
由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病变反应区,早期这一病变反应区域的疼痛程度与病变区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例如、肩胛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原发性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颈背肩部疼痛反应区,又如: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腰3——骶4部位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棘突、骶中脊、椎板背面、后关节突、横突尖以及髂后上棘内上缘等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会波及软组织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包括上腰部、肛门会阴区和臀部的疼痛反应区。上述两处疼痛反应区疼痛程度虽然明显,但其受累的软组织尚未继发无菌性炎症病变即炎症介质的密度尚未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则局部只会出现反应性压痛点;病变晚期上述软组织继发了无菌性炎症(此处炎症介质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这种反应区的疼痛就是继发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则局部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反应区压痛点区域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针对原发病变部位压痛点治疗就可以了,原发病在炎症去除了一般情况下反应区疼痛症状和压痛点随之消失。如果反应区继发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治疗时就要同时治疗继发病灶部位。这样才能达到治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