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2022-12-31 13:36:08)
标签:

顽固性头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膝关节疼痛

软组织外科学

银质针培训班

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

压痛点

1)什么是压痛点、为什么有压痛。

 压痛点用手指按压身体上某个部位,会引起相应部位疼痛,随着按压力度的增大,疼痛的程度也会加重。所按压的部位就称之为压痛点。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无菌性炎症会导致疼痛、所以有炎症的地方就有压痛点,因为疼痛是无菌性炎症介质在人体某个特定部位达到一定密度后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是炎症介质的密度达到一定数值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轴突使大脑皮层对炎症介质的成分得到感知的一种表达。炎症介质密度越大,大脑皮层表达出的感知度就越高,就像我们的舌尖一样,舌尖上有大量裸露的感觉神经末梢轴突,也称之为“味蕾”,当一杯清水滴在舌尖上,舌尖上的味蕾没有得到感知,大脑皮层表达不出任何东西,当把杯中放入0.01克食盐时,舌尖上对微少的食盐不足以达到味蕾的感知阈值、大脑皮层也就无法表答出来,当把1克的食盐放在杯子里时,在用舌尖舔舐杯中的水时,因为杯中食盐密度以达到或超过味蕾的感知阈值,反应到到脑皮层所表答出来这水有点“咸”,如果往杯中放入10克食盐,大脑皮层所表答出来就是“很咸”。同理炎症介质存在在人体组织液中,裸露在人体筋膜和骨膜中的的感觉神经末梢轴突在炎症介质密度没有达到神经末梢的刺激阈值时,大脑皮层就不能得到信息,所以就不能得到表答,如果当不同的炎症介质在人体组织液中的密度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时,大脑皮层就表答出在人体特定区域出现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果我们有手指按压疼痛部位,由于局部单位体积内体积的减少,相对炎症介质密度就增加了,由于炎症介质对感觉神经刺激量就增加,反应到大脑皮层所表答出的信息就是“很痛”,表现在患者上就是“拒按”。身体上某个部位临床上没症状,但按压时有明显的压痛点,说明这个部位存在着炎症介质,但其密度没有达到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刺激阈值,按压后单位体积密度达到或超过其刺激阈值,大脑皮层得到信息并表达出来,炎症介质成分的不同,表达出的临床症状就不同,按压时就会出现“痛、酸、麻、胀”等感觉。这种现象我把它统称为“舌尖效应”。没有炎症介质存留的部位,压痛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疼痛的部位压之更痛,平时不痛的部位也能找到敏感的压痛点的原因。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压痛点的解剖基础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压痛点的病理基础是在按压处存在着无菌性炎症介质。

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定部位,不论是头颈肩背部、腰骶臀髋部还是四肢,必然存在着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在其滑动按压时立即引出局限性剧烈压痛,并与局部的主诉相符合。因为炎症介质的传导与扩散,炎症介质通常不可能只存在一个点,故压痛点也不是孤立的,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通常是有一定规律的压痛点群的出现,压痛点通常是由点呈线(沿肌膜、肌间隔传导),由线成面(筋膜的渗透与扩散),由面成体(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的致痛区域。即软组织疼痛病变区。这些压痛点都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它的病理特点压痛的区域都存在着无菌性炎症。

压痛点又分原发部位压痛点和继发部位压痛点,同时又分为病变区压痛点和病变反应区压痛点。



传导痛与传导性压痛点:

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以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远离原发病变部位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形成了疼痛传导区,引起传导痛和传导性压痛点。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分别形成肋软骨部疼痛传导区或喙突、肱骨近端外、前、后方的疼痛传导区,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也可以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并沿上肢背侧直达手指尖端。这三处传导痛均可找到敏感的传导性压痛点。又如: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腰3——骶4部位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多数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后侧、踝关节外侧至足外侧分别在下腹部、臀外后侧、下肢外后侧、形成疼痛传导区,上述两处均会引起传导痛和传导性压痛点。

传导区域的疼痛部位早期没有形成继发无菌性炎症,也就是早期此处的炎症介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值,则局部只会传导性压痛点。病变晚期上述软组织继发了无菌性炎症(此处炎症介质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则局部就形成了继发病灶部位的压痛点。一般情况下,疼痛传导性区域压痛点是不需要治疗的,它可以随着对原发病灶的压痛点的治疗而消失。但当病情演变为继发病灶区域压痛点时,治疗时就要针对原发病灶压痛点和继发病灶压痛点一并治疗了。

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软组织病变区疼痛与软组织病变反应区疼痛:

由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病变反应区,早期这一病变反应区域的疼痛程度与病变区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例如、肩胛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原发性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颈背肩部疼痛反应区,又如: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腰3——骶4部位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棘突、骶中脊、椎板背面、后关节突、横突尖以及髂后上棘内上缘等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会波及软组织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包括上腰部、肛门会阴区和臀部的疼痛反应区。上述两处疼痛反应区疼痛程度虽然明显,但其受累的软组织尚未继发无菌性炎症病变即炎症介质的密度尚未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则局部只会出现反应性压痛点;病变晚期上述软组织继发了无菌性炎症(此处炎症介质达到或超过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这种反应区的疼痛就是继发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则局部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反应区压痛点区域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针对原发病变部位压痛点治疗就可以了,原发病在炎症去除了一般情况下反应区疼痛症状和压痛点随之消失。如果反应区继发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治疗时就要同时治疗继发病灶部位。这样才能达到治痛的效果!由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软组织损害性疾患压痛点检查——软组织外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