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分类: 教研档案 |
时光如沙漏,一转眼,暑假即将结束。在“立足人文,出彩人生”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各级领导精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通力配合下,教研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加强教研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辉煌,再上台阶。今天借开会之机,我简单说说教研工作的进行了一些梳理,下面汇报如下:
一、教研工作不足:
1、教研氛围不浓。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缺乏历练,在一些大型的业务竞赛上,还明显比较青涩,在市级省级大赛获一等奖的凤毛麟角,国家级大赛存在空白。平时教学任务比较重,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研精力不足,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成效甚微,造成教研氛围不浓。
2、缺乏学科领军人物,虽有部分教师在县内小有名气,但真正有话语权的不多,学校现有县级学科带头人7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名班主任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空白,无论哪个级别比例均极少,缺乏激励机制,骨干教师疏于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研工作系列制度不够健全。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4、教师课题研究意识不强。学校已经结题的有两个县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现在在研的是一个市级课题,但这些课题均没有成果推广,没有形成我校自己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申报成功过省级课题,我校的课题研究遇到了瓶颈。
二、解决措施: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
1、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成长设想。
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培训学习、教育研究、工作成果四大部分,由教师自己填写。
(二)创设教研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1、倡导教师多读书,勤学习。建议成立教师读书会,营造良好教研氛围。
2、有意识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教研氛围。拟成立龙山学校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团队形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研究、专题研修等活动。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不定期请各学科权威(聘请或校内)就教师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指导。
2、以教研组为常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促进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激发潜能。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探究教学法的研究,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潮。
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2022年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这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契机。
(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分层培训:
1、青蓝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进一步推行青蓝工程。
2、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推动教研更快更好发展:
1、计划保障。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讨论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在教研组会议上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详细安排教研活动。
2、制度保障。
制定《龙山学校教研组考核奖励办法》《龙山学校教研常规制度》《龙山学校骨干教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度上的保证。
3、物质保障。
争取学校加大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校本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论文评选、教学评优、外出学习,并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
三、新学期多措并举搞好教研工作。
1、以学习促发展,更新教学理念。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文件,认真钻研2022年《语文课程新标准》,清楚掌握不同学段对教学的不同要求,准确把握学科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动向。
2、以课题促教研,深入教学研究。
以课题带动教研,以课题促进发展,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炼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为学校特色化办学提供动力之源。拟申报省级课题。
3、以参赛促教学,提高业务技能。
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教研处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了国家、市县论文评选、六项电教等活动,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优质课大赛、课件评选活动,微课制作评选活动。
4、以活动促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每个年级不同的特点,分别开展了有特色的活动。社团活动,课外服务时间开展校园大阅读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研处的一些设想,一些思考,可能还不成熟,希望各位批评指正。相信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