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学设计

分类: 特色教案 |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2.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么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自学检测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董卿在开学第一课中跪下采访许渊冲老先生的情景,这一跪我们看到的不是附庸风雅,不是扭捏作态,也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彬彬有礼,是优雅风度,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学做像董卿一样真正有教养的人。
同学们应该听出了这段话中出现的几个成语,就出自这篇课文,我们也在课前布置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的字词部分和作者也都有了了解,现在带大家看一下PPT。
(一)默读课文,结合旁批,把握作者的观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做一个真正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明确: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要有优雅的风度。
(二)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视点拨,交流后明确。)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三、研读文本,深层探究
1.第二部分先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形成对比,突出了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情景剧:研学旅行时学生围坐一桌吃饭时的言行举止
要求:1.利用身边可利用的道具,比如笔,粉笔盒,水杯等
2.真实地展现生活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刚才的情景剧里我们看到的五个同学,小明吃饭的时候咬完筷子头不使用公筷就去夹菜,小宇喝汤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响,同样的我们也看到小丽让服务员加餐具的时候亲切地喊:“阿姨,麻烦您给我们加副餐具”,小武呢为整桌人服务,在大家都坐下吃饭之后,他才拿起碗筷。
四、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积累,说说哪些事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2、提示:不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校园里见到其他班老师主动问好。公共场合洗完手不随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别人身上。上菜时对服务员,或付款时对收银员说谢谢……
五、课后作业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