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是谁

(2022-07-24 13:44:36)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校园

鲁迅《无题--两首》
 
第一首 大江日夜向东流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以前已经分析完了,本文研究第二首。)

第二首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
《鲁迅日记》1931年6月14日:为宫崎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日夜向东流。
又为白莲女士书一幅云:雨花台边埋断戟。宫崎龙介和白莲女士是夫妇。
宫崎龙介是协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宫崎寅藏的侄儿,当时到上海,经内山完造介绍认识鲁迅,白莲女士即宫崎龙介的夫人。

----鲁迅与【宫崎龙介】一见面,必然谈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当时,孙中山早已逝世。孙中山的接班人--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已经失败,【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已经胜利。
鲁迅必须对【孙中山和蒋介石】作出评价,于是写作这首诗。对【孙中山】和【国共斗争】作了【高度概括性的总结】。
这样就可以理解这首诗。

第一句,【雨花台边】【埋断戟】,
【雨花台、莫愁湖、中山陵】都在南京,距离不远,看看地图就知道,不必我多说。
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是谁
(网上介绍)【雨花台】:
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据统计,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在这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约达20万人左右。当地有五色小石,名"雨花石"。现辟为革命烈士墓。(网上)

【埋断戟】来自成语【折戟沉沙】,典故来源,是古代的事情,网上有介绍,我不必介绍。
鲁迅说的【埋断戟】指谁?是关键。
先看雨花台烈士名单:
主要有五位(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毛福轩、朱克靖等)。
----这五位,都是中共领导人,但【不是武将,没有领导战争】,谈不上【埋断戟】。
左联五烈士(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1931年2月7日,他们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
----这五位,也不是武将,(牺牲地点在上海龙华,与【雨花台】没有关系)。

鲁迅在【雨花台】后面加上一个【边】字,这就表示,【埋断戟】不在【雨花台内部】,而是在【雨花台傍边】。【傍边】是哪里?只有雨花台傍边的【钟山--中山陵】。

【孙中山】发动【北伐】战争,结果【壮志未酬身先死】,再也不能完成自己的志向。可是称作【埋断戟】。

再看看孙中山【埋断戟】的过程:

孙中山早期,成立【同盟会】,多次从事革命活动,发动过【反清战争】。
1911年10月(辛亥年),爆发【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各省宣布【独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2月,【清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篡夺政权,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时期,中国依旧黑暗。
1917-11-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青年开始【反帝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动工农暴动,中国出现了【新曙光】。
1921年,孙中山在广东任【非常大总统】,计划北伐。
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吸收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加入了国民党,开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新局面,开始【北伐】,取得一些胜利。
1925年,孙中山【病逝】,埋葬在【中山陵】。【孙中山】壮志未酬身先死,再也不能【挥戈北伐】。到此就是【埋断戟】。
往下属于【余微波】。

第二句,【莫愁湖】里【余微波】。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网上)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1927年,秋收起义 (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的】。
中国进入【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围剿】,共产党【反围剿】。
孙中山开创的【国共合作】演变成【国共战争】,这就是孙中山【北伐战争】留下的【余微波】。

【莫愁湖】在【南京】,离【雨花台】和【中山陵】都不远,于是国共斗争的【余微波】就传到了【莫愁湖】。
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是谁
【莫愁湖】里住着一位【莫愁女】,她的来历在下面:
【莫愁女】(网上介绍如下):
战国末期【楚国】效郧石城人(今湖北钟祥),姓卢,名莫愁,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莫愁女【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她的歌舞声誉,传进楚王宫苑,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  由此民间歌舞走进了楚王宫廷。在楚王宫,得以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并受其指导,歌舞技艺日进。后将古传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声,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采薇歌》《麦秀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入歌传唱。寡和高曲《阳春白雪》成为千古绝唱,对后世的乐赋入歌传唱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因未婚夫被放逐三吴扬州而【投汉江】,幸被渔夫救起,不知所终。
----【莫愁女】也是【楚国人】。

【余微波】,在上面已经说明,孙中山开创的【国共合作】演变成【国共战争】,这就是孙中山【北伐战争】留下的【余微波】。

在其他诗中也有【类似叙述】。
比如【秋波】渺渺失《离骚》(见《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还有【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见《无题·大野多钩棘》)
----所说【秋波】【风波】【余微波】,都是【同义词】。

第三句,【所思美人】【不可见】,

【美人】典故,网上有介绍:
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可见,【美人】和屈原是同乡,也是【楚国人】。(类似屈原说的【无女】,鲁迅引述过两次。)

这位【美人】和【莫愁女】类似,都是【楚国】人。
【美人】和【莫愁女】都代表【现代一位美女】,家乡在【古代楚国】,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带。
这位【美人】受到了【国共斗争】的【余微波】伤害,
而且【所思美人】【不可见】,就是死亡了,受到了【国共斗争】的【余微波】伤害,就是革命者【牺牲了】。

【秋波】【风波】【余微波】,都是【同义词】。
可知这(三首诗)写的【美人】都是同一个人。
(《无题·大野多钩棘》,《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湘灵歌》……)等都一样。
【美人】都是【杨开慧】。
牺牲时间:1930-11-14,农历九月二十四日。   
公历9-11月属于【秋天】           
被何健杀害,血染【湖南长沙-刘阳门外-识字岭】。 
(是块高地,离湘江不远)。       


第四句,归忆【江天】【发浩歌】。

归忆【江天】--表示回忆【长江的上空】。
也就是回忆【屈原说的一位楚国的美人】。
也就是《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中写的【眉黛猩红惋战袍】。
也就是《无题·大野多钩棘》中写的【中流辍越吟】。
也就是《送O.E.君携兰归国》中写的【椒焚桂折佳人老】。
----可见,所思【美人,就是佳人,在湖南,就是杨开慧】。被何健杀害,死于【国共斗争】的【余微波】。

【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网上)
【发浩歌】如同【湘灵歌】。
如同【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如同【中流辍越吟】。……
这位【美人】找到了,在湖南,就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牺牲。
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是谁

鲁迅用【莫愁女,美人,佳人,花树,无女,眉黛】都比喻【杨开慧】。

全诗总结:
用【雨花台边】【埋断戟】,概括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一生40年革命事业,发动【北伐】,壮志未酬身先死,开创的【国共合作】已经【折戟沉沙】结束了。再也不能【挥戈北伐】。
用【莫愁湖】里【余微波】。概括了【国共斗争继续】,波及到了【莫愁湖】,直至【湖南--洞庭湖、湘江】,毛泽东夫人【杨开慧】被何健杀害。
用【所思美人】【不可见】,怀念【牺牲的革命烈士--杨开慧】,他是【国共斗争】的【余微波】造成的伤害。
用【归忆【江天】【发浩歌】。表示【鲁迅的悲愤和怀念】。

此诗送给日本【宫崎龙介】先生的夫人【白莲女士】。【美人】送给【女士】比较合适,实际是写的【杨开慧】。

2022-7-6日,星期三     宝黛之家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