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25)石头记《蒲东寺怀古》-林黛玉,两个宝玉

(2022-03-11 11:31:01)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校园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
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在山西省。又称【普救寺】,【萧寺】。
始建于唐代,多次毁坏,重建。现在重修的很壮观,网上有图片和介绍。
这里发生了《会真记》和《西厢记》两个故事。
1、唐代元稹著作《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体裁【传奇】,人物情节简单。
2、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简称《西厢记》,添油加醋,人物情节复杂。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还有,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等。
两个书名,都出现在《石头记》中。

一、《会真记》和《西厢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红楼梦》都引用?先简单说明。
(1)人物数量,故事情节,都不一样
《会真记》中,【主要人物】只有(张生、崔莺莺、红娘),崔莺莺没有前夫【郑恒】,崔莺莺与【张生】关系是【合法】的。爱情专一,没有【三角恋爱】。
《西厢记》中,主要人物有(【前夫郑恒】,【一个强盗】,【张生--状元】,都争夺【崔莺莺】),出现【三角恋爱】。
纯粹是【两个才子、一个强盗】,三个人争夺【一个佳人】,打得不亦乐乎。《西厢记》的崔莺莺【有前夫】,与【张生】关系是【不合法】的,又在【孝期中】搞恋爱。乱七八糟一场【闹剧】!崔莺莺不过是他们争夺的【玩物】(尤物)。

(2)体裁不同
《会真记》体裁是【传奇】。短小精悍。【传奇】二字,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集中在书的【前部】,可能是红楼梦早期体裁。。
《西厢记》体裁是【戏曲】。比较长,能演唱,在《红楼梦》中【唱词】大量出现。

(3)人物性格不一样
《会真记》中的【张生】,比较【老实,善良,正派,能力低,心眼少】。
《西厢记》的【张生】,比较【狡猾,鬼点子多,能力强】。

(4)结局不同
《会真记》【张生】,没有考上状元,地位低。最后,与崔莺莺【离婚】,是【悲剧】。
《西厢记》【张生】,【考上状元】,战胜了【一个强盗】和【前夫郑恒】,与崔莺莺【成亲】,是【喜剧】。

(5)【萧娘】对应《红楼梦》【封萧】之女【封氏】
【普救寺】又称【萧寺】,崔莺莺又称【萧娘】
《会真记》原文:肠断【萧娘】一纸书,
《西厢记》原文:此寺是武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
门掩重关【萧寺】中。张生寄居【萧寺】。
----【萧娘】就是崔莺莺,对应《红楼梦》【封萧】之女【封氏】,他是【甄士隐】的夫人。
【萧娘】参加了【三角恋爱】,也就是【封氏】参加了【三角恋爱】。
【甄士隐】是江南甄家【甄宝玉】,类似《会真记》中的【张生】。

(6)【萧娘】对【潇湘妃】
《红楼梦》探春又向众人道: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7)《西厢记》有【颦颦】和【汀陵妃子】,《会真记》没有。
崔莺莺【眉黛青颦】,如同《红楼梦》【黛玉】,又叫【颦颦】。
----说明,《红楼梦》设计的【颦颦】,模仿崔莺莺【眉黛青颦】;
说明崔莺莺,既是【萧娘】(封氏),又是黛玉。

崔莺莺,【似汀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是好女子也呵!】
----【汀陵妃子】又称【湘陵妃子】,即 湘妃。

《西厢记》先用【汀陵妃子--潇湘妃】比喻崔莺莺;又用【蟾宫素影(嫦娥)】比喻崔莺莺。
《红楼梦》先用【汀陵妃子--潇湘妃】比喻黛玉;后用【蟾宫素影(嫦娥)】比喻宝钗和黛玉两人。
----可见,黛玉名字【颦颦,潇湘妃】都出自《西厢记》。而【萧娘】两本书都有。

(8)【萧娘】赋诗:(《会真记》和《西厢记》都有)
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迎风户半开】
----对应黛玉诗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给情人【留后门】)
【拂墙花影动】
----对应(宝皇帝)隔花看【小红】:
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正想着,忽见碧痕来催他洗脸,只得进去了。不在话下。
【疑是玉人来】
----对应(贾雨村)诗句【先上玉人楼】。
【玉人】就是【萧娘】,【贾雨村】看上了。【贾雨村--进士】对应《西厢记》【状元--张生】。

篇曰《明月三五夜》
----对应贾雨村《对月寓怀》诗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甲侧: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9)《西厢记》有【离恨天】,《会真记》没有。
《西厢记》原文: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51],休猜做了【离恨天】[52]。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注解:[52] 离恨天:比喻男女离别,抱恨不得相见。元杂剧中常有:"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的习语。
《红楼梦》原文:
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蒙府:点题处,清雅。】,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甲辰夹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甲辰夹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甲辰夹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
----黛玉在【离恨天外】,不在【离恨天内】,不是神仙,仅仅【得换人形】,由【草胎木质】变成的。后面又加上了【绛珠草】。
不在【离恨天内】,也有【相思病最苦】,他想的是【林姐夫】。最终如愿得尝,成为【潇湘妃】。
他忘记了【神瑛侍者酬报灌溉之德】,欠债不还。

----以上,我们看到,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又称萧娘,眉黛青颦,汀陵妃子,】用来说明《红楼里》【封萧之女封氏,颦颦,潇湘妃,林黛玉】。
《会真记》中没有【眉黛青颦,汀陵妃子】,有【萧娘,崔莺莺】,也用来说明《红楼里》【封氏,林黛玉】。
《会真记》中【张生】,用来说明《红楼里》【甄士隐,江南宝玉】。
《西厢记》中【张生--状元】,用来说明《红楼里》【贾雨村--进士,宝皇帝】。
作者,同时借用《会真记》和《西厢记》,用来说明【一个崔莺莺】和【两个宝玉】的【三角恋爱】,风月故事。
《红楼梦》是【林黛玉】和【神瑛侍者--江南宝玉】与【林姐夫--皇帝--贾雨村】的【三角恋爱】,风月故事。

以上是【简单说明】,还不细致,下面还得再细致说明。


2022-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