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贾政游大观园(2)【省亲别墅、沁芳亭】

标签:
《红楼梦》文化 |
二、贾政带着一群人继续前进
原文: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这水是人力引来做的。】
----这个【石洞】是哪里?我没有找到,因为没有去过中南海。(估计仍在静谷一带)
接着: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细极。后文所以云进贾母卧房后之角门,是诸钗日相来往之境也。后文又云,诸钗所居之处,只在西北一带,最近贾母卧室之后,皆从此"北"字而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贾政一行,走在静谷北部。此处地势较高。所以叫【山坳】。
原文: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前已写山至宽处,此则由低至高处,各景皆遍。】
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从高往下俯视,看到【石桥三港】,应是赢台北部的【玉石桥】。
【清溪泻雪】是水从中海,流入南海的奔腾之状。
看到的【兽面衔吐】,应是【翔鸾阁】两侧的【石狮子】,为康熙年间建,位于瀛台北部,是瀛台的正门。
【石磴穿云】景象是石台阶很高,"要登数十台阶才能上【翔鸾阁】。"这正是翔鸾阁。
接着:
【桥上有亭】。【庚辰(戚序)夹批:前已写山写石,今则写池写楼,各景皆遍。】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因问:"诸公以何题此?"
----网上说:"瀛台岛北有原是木桥后为石桥(瀛台桥)与岸上相连",即是白玉石桥(蜈蚣桥)。
----也有说,在慈禧时期,改为【吊桥】,桥上是否有亭子,哪里去了?不清楚。
----现在的图上看不到"桥上有亭"。(本人没有去过)
贾政要求给【亭子?】题名。(却没找到)
看看这个亭子的形状?
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
----【翼然】:好像长了翅膀,欲飞之状。应是【翔鸾阁】。
这【泻玉】二字妙在何处?少刻便知。
"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如?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
----原来已经到了【省亲驻跸别墅】,宝玉认为【泻玉】二字【粗陋不雅】,一定和元妃有关。
【泻玉】二字我以前分析过,隐含着江南宝玉的下场,与元春有关。
【泻玉】二字是双关的。一是借用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表示水流;
二是用【玉】字代表"江南宝玉",【泻玉】二字表示江南宝玉被打出皇宫,所以宝玉说【粗陋不雅】,指皇帝的行为【粗陋不雅】。
宝玉挨打的原因是【金钏事件】,金钏就是元春。
----此处已经到达【省亲驻跸别墅】,就是到达了元妃住的宫殿【香扆殿】(后来到乾隆时期才改为【涵元殿】)。
【香扆殿】是二层楼。(现名涵元殿),中悬的匾额上书"天心月胁"四字。
----此处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
所谓【不雅】,应是【香扆殿】里的故事。
(我已经看出,不知诸位是否看出?)
匾额第一字为【天】,殿名第一字为【香】,又是二层【楼】,合成【天香楼】。所谓【天香楼】即是【香扆殿】。元春即是可卿。
网上介绍:
香扆殿为上下两层楼,东西奇石古木,【幽径深洞】。
----从旁边的【深洞】,也可以进入【香扆殿】。
(【幽径】也与上文"曲径通幽"相连接;那么上文"曲径通幽",就通到这里。)
题名【沁芳亭】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庚辰侧批:真新雅。】二字,【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果然。】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庚辰眉批: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壬午春。】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
----【沁芳】二字得到赞扬。【沁】为【浸润】,【沁芳】也不雅观,说明宝玉所题【沁芳亭】,指皇帝与元妃有【粗陋不雅】行为。由此造成宝玉挨打,【泻玉】就是宝玉被赶出大观园。
【沁芳亭】是作者虚构的,实际不存在,示意而已。
附录:乾隆御制《瀛台记》(记载着康熙时期此处的实况)
入西苑门有巨池,相传曰"太液"。循东岸南行,折而西,过木桥,邃宇五间,为勤政殿。自勤政殿南行,石堤可数十步,阶而升,有楼门向北,匾曰:【瀛台门】。内有殿五间,为【香扆殿】。殿南飞阁环拱,自殿至【阁】,如履平地。忽缘梯而降,方知为上下楼。楼前有亭,临水,曰【迎薰】。亭东西奇石木,森列如屏。自亭东行,【过石洞】,奇峰峭壁,翏轕蓊蔚,有天然山林之致。盖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临太液,故自下视之,宫室殿宇,杂于山林之间,如图画所谓海中蓬莱者。名曰"瀛台",岂其意乎?
《瀛台记》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时于瀛台所写,收录于乾隆早期文集《乐善堂集》。
----此《瀛台记》记载着康熙、雍正时期的状态,和红楼梦时间最接近。乾隆说的【阁】就是蓬莱阁。
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乾隆说【北通一堤】,对联中就有个【绕堤】。(此堤现在没有,不知方位如何?)
【隔岸花分一脉香】:宝玉与元春从前是夫妻,从此【分手】,只能隔岸相望了。
结论:
所谓【天香楼】就是【香扆殿】。【沁芳亭】为虚构,两者都是【粗陋不雅】之处。造成宝玉【泻玉】。

20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