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世 人性 人生》之人生篇#论教育(4.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

(2012-05-29 10:35:53)
标签:

人世

人性

人生

教育

自然

    1.坚持教育的自然观。在教育和培养孩子过程中,中国道家的理念是值得关注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按照道家这种无为胜有为的观念是非常合适的。所谓无为胜有为主要指两个意思:一个是能无为的则无为。无为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要仔细比较其和有为之间的效果好坏。就是要控制我们家长有为的冲动,凡事想想如果不去做、不去干涉,其结果是否更好。二是在有为过程中弱化主观意识,实现无为的有为。即时在积极干涉的过程中,也要顺应孩子本身的性格倾向和兴趣来做,淡化自己的强迫意识,使自己不得不为之的干涉最多只能成为主要力量的辅助方面,从而使主要方面不偏不倚。所以道家说无为,并非无事可做,无需可做,而是一种有为的做事观。即时无为也是在我们家长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的有为,只是我们意味深长的选择了无为的处理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干涉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孩子的性格倾向是需要我们不管是以身作则还是言传身教,还是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都需要加以引导的,只是在引导方式上以孩子自身为判断标准和衡量标准而已。

2. 教育的原则是自由精神和主动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包括潜能在内的各种能力与所能达到的高度的和谐。即达到其悟性和慧根能够达到的程度。教育的方式和过程是当孩子有主动要求是推波助澜。这要建立在对孩子各方面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做到不苛求孩子的人生高度、信仰乃至一些社会规范。孩子自身永远是主导,家长永远是辅助性的。这里指的高度即使总高度,也是比如音乐等单一方面的高度。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观灌输给孩子,而是对孩子自己形成的或即将形成的观点给予澄清、点明。当然孩子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受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其中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和有分量,这些客观影响既是不可避免,又难以说明和分辨其是好是坏,这种家庭客观影响是孩子命中注定应该接受的家庭风格,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将主观影响的内容、程度、手法等拿捏到位就行了。灌输社会道德规范要开导不要强制。

我们充分肯定孩子自由精神和主动意识是对的,但任何都不能绝对化,无论多么正确的真理绝对化便成了错误,先前的真理有多伟大,其错误程度和不良影响就有多大。家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孩子没有太明确的方向性和主动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朝非常有把握的正确方向进行引导,尤其是对哲学、人生等较大的概念方面,在孩子较小时,可以采取“投石问路”的方式。给孩子点拨一些哲学本质及总论性的思想,使其产生启发,有助于大脑的深度开发。其实不必担心这种启发会给他规范了思考方向,其实孩子最后可能会产生跟家长所点拨的思想完全不同的思想。因为启发只是诱发大脑进行思维,而不是规范思路路线和方向甚至具体内容。适当启发是对的,因为主动性的发挥也是有源头的,让孩子想一些哲学本意问题有助于提升高度,将人生的极限推向更高。当然这只是尝试性的引导,如孩子感兴趣就继续,不感兴趣就打住。

如何在实践中把握以上原则,是需要灵活的方法的。具体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观察其特点,包括其思维方式和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类型和感兴趣的方面,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去判断和把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绝对认真对待,因为这些问题是孩子主动性的体现,是其思维方式的流露,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结果。同时,还要按以上提到的以尝试的方式对其思维进行开拓式的启发。这个辩证过程是:观察孩子→启发思维→孩子主动性表现→推波助澜→达到阶段性层面→观察孩子…如此循环往复,经过这个循环过程,孩子将在其感兴趣而且有潜力的方向上不到走向深入,挑战并达到其自身的极限。

3.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众所周知,人类是追求自由的群体,甚至动植物亦是。但许多父母将自身的各种宿求和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实现宿求和愿望,实现生命的延续。其实——这是自私的,是违背人类追求自由的梦想的。

孩子作为单独的个体,有自身追求的目标和人生观,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工作使其逐步朝着目标和人生追求的方向迈进。如果父母将自身的追求强加于子女身上,无异于给孩子下达了任务,而且有些任务都是要靠终生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就是将孩子的一生的时间都被自己强加的宿求占满了,岂不是自私吗?岂不是剥夺孩子的自由的权利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还孩子自由,又不伤我们做父母的心呢?也就是如何平衡这种关系呢?因为没有任何宿求可能也是多数父母做不到的,要求所有父母对子女没有任何宿求也是不现实的。

要建立豁达的教育理念和心态。孩子除了是自己的亲密的继者和玩伴(尤其是小时候),还是单独的思考者。应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看到他们自由翱翔,实现梦想和价值,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和喝彩。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一是幼儿阶段要选择合适的业务爱好。包括报各种辅导班,学习琴棋书画等,都要从孩子自身兴趣和特长入手。深入分析孩子的特长所在和兴趣所在,因人制宜,而不拨苗助长,因人施教,而不随波逐流。选中一两个适合孩子的爱好去开发和学习就足够了,给孩子玩耍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了,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好处。二是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辅导班要适可而止。可以选择孩子不好的那么功课,上一两个辅导班,但不要太多。宁愿不去更好一些的中学,也不牺牲孩子的自由和童年。培养孩子的完整的性格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今后投身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学校的名气才是身外之物,名校不一定出名人,关键是孩子自身。当然名校的好的教学资源、同学资源和品牌优势也很重要,但这些又怎么能和孩子自身的整体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相比呢?我们家长要分清孰轻孰重,何况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从国家到家庭,都认识到这教育的弊端,为什么我们还要牺牲自己的孩子而随波逐流呢?三是高等教育阶段要选择合适的专业。专业关系孩子一生,至关重要。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以及兴趣所在,不要以家长自己意志为转移。要从孩子今后一生考虑,不要追随社会热点,也不要担心孩子今后会吃不上饭。恰恰相反,如果孩子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工作,本身就比别人资质高出一头,干出成绩自是清理之中,甚至付出比别人小的努力就能做出很大的成绩,如果想干出对人类更重大的成就也是有可能的。而如果随波逐流,不根据孩子自身优势,选择热门专业或毕业后去当公务员,则将孩子的价值所在完全抛弃,可惜,可惜呀!试想在一个相对优厚、养尊处优的环境下过着舒适但相对空虚的生活好,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展宏图,甚至成就伟业好呢?对人类这样追求精神境界的高级动物来讲,舒适安逸的生活又有多少吸引力呢?而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如果能发挥价值,做出成绩,成就自己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给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写下重重的一笔,不是所有人所希望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