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给颜黎民》两封信

(2014-10-03 22:45:34)
标签:

教育

校园

 

 颜黎民君:

    三月廿七日的信,我收到了,虽然也转了几转,但总算很快。

      我看你的爹爹,人是好的,不过记性差一点。他自己小的时候,一定也是不喜欢关在黑屋子里的,不过后来忘记那时的苦痛了,却来关自己的孩子。但以后该不再关你了罢;随他去罢。我希望你们有记性,将来上了年纪,不要再随便打孩子。不过孩子也会有错处的,要好好的对他说。

    你的六叔更其好,一年没有信息,使我心里有些不安。但是他太性急了一些,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不过既然看了,我也不必再说什么。你们所要的两本书,我已找出,明天当托书店挂号寄上,并一本《表》,一本杂志。杂志的内容,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可怕,但官的胆子总是小,做事总是凶的,所以就出不下去了。

    还有一本《引玉集》,是木刻画,只因为是我印的,所以顺便寄上,可以大家看看玩玩。如果给我信,由这书末页上所写的书店转,较为妥当。

    一张照相,就夹在《引玉集》的纸套里。这大约还是四五年前照着的,新的没有,因为我不大爱看自己的脸,所以不常照。现在你看,不是也好像要虐待孩子似的相貌吗?还是不要挂,收在抽屉里罢。

    问我看什么书好,可使我有点为难。现在印给孩子们看的书很多,但因为我不研究儿童文学,所以没有留心;据看见过的说起来,看了无害的就算好,有些却简直是讲昏话。以后我想留心一点,如果看见好的,当再通知。但我的意思,是以为你们不要专门看文学,关于科学的书(自然是写得有趣而容易懂的)以及游记之类,也应该看看的。

    新近有《译文》已经复刊,其中虽不是儿童篇篇可看,但第一本里的特载《远方》,是很好的。价钱也不贵,半年六本,一元二角,这在北平该容易买到。

    还有一件小事情我告诉你:《鱼的悲哀》不是我做的,也许是我译的罢,你的先生没有分清楚。但这不关紧要,也随他去。

    我很赞成你们再在北平聚两年;我也住过十七年,很喜欢北平。现在是走开了十年了,也想去看看,不过办不到,原因,我想,你们是明白的。

    好了,再谈,祝

你们进步

                                                           鲁  迅    四月二夜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吗?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小孩子》的,是不是?

    就这样的结束罢。祝

你们好

                                      鲁  迅  四月十五夜

 

   我上学时,语文课本选录《给颜黎民》信之二。在以前,这内容早记不住了,也是不能理解了。只是照了学习任务的法子,学过去了。现在重读,觉得鲁迅对于青年一代关爱备至。我辈与青年学生的写信,可以此为榜样。倘若无真的关心青年,无长久的相信青年,不能一心用在青年上,那学习鲁迅这样的口吻,就沦落成作伪了,不真切,自不能感及青年。就我所读到的现当代作家,就我所见闻到的高校教员,对学生(况且颜君与鲁迅素不相识)如此尽心者,鲁迅是第一人!国庆节假期的第三日  磬如记

 

文宗  ——文坛琐谈之二  孙犁

 

 我青年时,如痴如醉地爱好文艺,也写点文章投稿。但从来没有想到向名家请教,给人家写信。更没有机会,去拜访名家。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自己没有写出像样的东西,更没有出过书,没有资格这样做。若干年以后,能出书了,也没有给名人送过书。编刊物,也很少向名人约稿。只是守株待兔,等候着青年人的投稿。所以身在文艺界,和文艺界的名人接触不多。

 在延安时,我发表几篇小说后,周扬同志曾到我的窑洞,看望我一次。也没有地方坐,站着和我说了几句话,就走了。当时我是鲁艺文学系的教员,他是院长。

 那时鲁艺名家如林,我也不记得到谁的窑洞里闲谈过。我自幼性格孤僻,总是愿意独来独往。

 我认为,别的艺术门类,或许需要名家亲手指点,文学一事,只要认真读名家的作品,就可以了。千古名师,也无非叫你多读多写。文学,全靠自身的素质和坚韧的努力。

 鲁迅是真正的一代文宗。“人谁不爱先生?”是徐懋庸写给鲁迅的那封著名信中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这是三十年代,青年人的一种心声。

 书,一经鲁迅作序,便不胫而走;文章,一经他入选,便有了定评,能进文学史;名字,一在他的著作中出现,不管声誉好坏,便万古长存。鲁门,是真正的龙门。上溯下延,几个时代,找不到能和他比肩的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都不行。

 鲁迅对青年作家的帮助,是指出他们创作的不足,赠送他们以有用之书,介绍他们的作品出版。他能做的,全都做到了。

 鲁迅对青年作家的一些缺点,是很理解,也很宽容的。例如,他说有些人古怪,神经质,局面小,眼光浅,文字不肯大众化等等,但他都能体谅。

 鲁迅并不怕别人利用他。一个人能被利用,就证明自己对他人有用。既然有用,就不要损害他,更不要暗中损害他。

 他一旦发现,青年人并非真正尊重他,只是利用他,当面和背后,并不一致,甚至动不动就兴师问罪,他就会生气,和这个青年人疏远了。鲁迅非常敏感。

 从鲁迅的书信、日记,可以看出,他有时对青年人向他借钱、捐款,叫他办事,也并非都是心甘情愿,那么乐于从事的。例如有人叫他派人送东西,他就复信说:“舍下无人可派”,很不高兴。捐款,有时也很勉强、冷淡。

 他曾说:“白莽如果不是死得早,也许我们早闹翻了。”痛哉斯言!对他早期的一些学生,也时有微词。

 以先生对待青年人的赤诚热情,为什么还会有些不愉快呢?我以为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太天真,想得太简单,或急于出名得利,对鲁迅不知体谅所致。

 鲁迅自己说他是一头牛,或甘为孺子牛。青年人如果根据这些话,就围上去,役使他,鞭挞他,挤他的奶吃,就是一头真的牛,也会不高兴,不能那么顺从了。

 有幸与鲁迅同时的青年,有的因宗派,有的因思想行为,有的因感情细节,与他疏远了。友谊保持长久的,并不太多。这是一种不幸。

                                                             一九九二年一月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