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 新高三:这样听课效率高
作者:rdfzsang
【写在转载前:桑老师原标题是《新高三:这样听课效率高》,我觉得这些重点提示适合所有的学生。我在桑老师的博文后,加上了黄星云老师的《一个学生要把学习搞好的关键是什么?》,希望家长们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更多地介绍这些金玉良言!】
这样听课效率高
作者:桑老师
要想学习好,高效听课是关键。课堂上若能解决当天新课学习的问题,那么,课下除了完成作业外,其余的时间全能成为个人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些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把许多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留到了课外,不但加重了课外学习的负担,而且永远也不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的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因此,我们要学会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2)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听课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自己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即代表的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情况,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所提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家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老师请教。
(3)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4)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要有比较地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现错误的原因。
(6)课堂上要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地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同学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知识。
(7)自觉参与讨论
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参与分组讨论,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共同探寻真理。
讨论在同学中进行,不像面对老师,大家会等着老师拿出现成的答案。同班同学完全平等,大家不会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就容易释放出来。
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讨论时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己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课堂讨论好处很多。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遇,不做局外人,不闭关自守,而是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之中。
(8)注意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回顾一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合理评价老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
第三,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第四,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延伸阅读:
一个学生要把学习搞好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黄星云
原帖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ca14d0100qn0z.html
目前有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学生都以为:要把学习搞好一定要请名师做家教,或者就在课外又到那些“培训学校”去上课,再或者呢,买大量的教辅书籍。其实这都是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了解“学习好”是因为什么,所以大家的这些做法也都是“杯水车薪”费了很大的力,花了很多的钱,收效不大,有很多学生高考或者中考落榜了,再补习一年,可考试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为什么呢?还是不知道“学习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以为“时间”和“重复”就是学习好的关键,如果不知道“学习好”的方法,只是用大量的时间做重复的事情,确实是“杯水车薪”,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过去所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何没有成功呢?既然过去所用的方法没有让你成功,你为什么不学习采用新的方法呢?
问题其实就出在人们都很固执,不愿意改变自己,却又想获得“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样的成功”,这怎么可能呢?人们都习惯于说“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但人人都不愿意改变自己,成功纵然有方法,它也不属于你啊!?
要把“不成功的你”改变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你是不是应该首先改变自己呢?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才是让你开始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改变也不是盲目的,应该先研究一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获得成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归纳一下基本有这几个方面:
1、听课
听课时要专注于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思维要跟着老师的讲解走,与老师同步思考,思想不开小差。尽量的当场理解、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可因为要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讲。如果你因为记笔记而没有认真的听讲,那你到学校学习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倒不如自己在家里自学,何苦每天到学校里来呢?到学校就是来听讲的,你不认真听讲,来干什么呢?
2、笔记
首先要搞清楚你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1)是为了记录老师在黑板上写画的内容;(2)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在学习;(3)是为了把老师讲解的重要内容、关键点及时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以便过后复习。
如果你的目的是前两个,你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如果你的目的是第三个,那你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但真实的效用还在于你真的回过头来对笔记进行认真仔细的复习和研究,并因此而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老师所讲过的内容。
你如果不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研究,那你根本就没有必要记它。但如果不记笔记你能把老师讲过的都听懂并熟记在脑海里吗?如果能,我祝贺你已是个学习力很强的人!
再者,有很多学生确实也是认真回头看笔记的,但却看不懂,为什么呢?这有两个原因,其一,上课时忙着记笔记,把老师的讲解忽略了,根本就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所以记下来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肯定看不懂。其二,笔记记得太过于“水”,总是偷工减料的,图简单快速,往往把关键性的细节给忽略了,把一些关键的字、词、数据给弄丢了或者记错了,所以回过头来一看,傻眼了,看不懂了。这个问题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学得不好,文字功底较差,理解能力也差,所以笔记也是胡乱记的,自己都看不懂。
无论你是学的理科还是学的文科,一定要重视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记笔记其实也是一次小的写作过程,你如果表达不清楚,过后又如何能看得懂呢?特别是数、理、化、生物几科的笔记,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恰恰被非常多的老师和学生忽视了,很遗憾。所以很多学生的笔记本拿来一看,通常都是文不对题、文理不通、逻辑混乱,他自己都看不懂。这样的笔记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3、记忆
记忆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是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了,这个知识才是属于你的,把真正属于你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这样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记忆,你纵然背功很好,背了很多的文字和公式,也只不过是一堆垃圾,没有用处。因为你不懂,也就不会用它来解决问题,不知如何用。
比如说:你背了这个公式 sinα
= -cos(π/2
α),但不解其意。现在已知
sin35°=0.5736,让你计算出
cos125°=?,你也许就计算不了。因为你不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固然计算不了,背了公式也没有用处。所以你就不会得到cos125°= -0.5736
的答案。
4、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就是为了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毕竟考试的竞争,不仅考你的知识面、解题的能力,同时还考你的技巧和速度,而技巧和速度就是靠多练获得的。然而,技巧和速度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还是“知识面”、“解题能力”。知识面,在弄懂的基础上还需要很好的记忆力,有很多知识是要求良好记忆的,一定要牢记在脑海里,没有这样的记忆基础,你解题就无从下手,大脑里面一片空白。在有了对于知识的良好记忆的基础上,你还要有对于知识应用的能力,要应用知识,首先要真正的理解、弄懂知识,你真正理解、弄懂了,才能够进入应用,这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解题能力的培养,这也需要多做练习来不断提高。
5、教辅书籍
我们是否需要买大量的教辅书籍呢?优秀的教辅书籍买一套已经够了,多了你也没有时间来看,况且基本都是大同小异,不必重复购买。教辅的作用是弥补课本的不足,我们现在学校用的学生课本,有很多关键性的知识点都讲得很肤浅,离开了老师,学生基本不能依靠课本进一步的学习和复习,所以要有教辅书籍来帮助。一本好的教辅书,它可以把学校老师讲得不透的问题点透,它还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是否需要出了学校门又进培训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说这是多余的,所谓的“培训班”无外乎还是另一所“学校”,他还是在讲那些内容,你有这个时间再听一次课吗?你有这个必要再听一次课吗?那么你在学校里都干了些什么呢?如果你在学校没有听课,那你就没有必要去学校,直接进“培训班”即可,你如果在学校已经认真听课并听懂了,你就没有必要再进“培训班”再听一次课,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必须力求在学校里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如果你在学校里并不重视听课,那么你进“培训班”也是一样的,再一次的混日子罢了。当然,如果你在学校的老师水平不够,讲得很难听懂,那你进培训班也许是有必要的——如果培训班的老师比学校老师讲得好、能让你更明白的话。
7、请家教的目的是什么?
(1)请家教帮你做作业;(2)请家教重新给你讲一遍课;(3)请家教督促你复习功课、督促你做作业、督促你背书、背公式;(4)请家教引导和帮助你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帮助你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请家教的目的如果是前三项,你其实不会学习,你把家教老师当小工来使唤,起不到老师的作用,还是杯水车薪!
你请家教的目的如果是第四项,你把家教老师当做是你的学习的导师,家教老师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也和学校老师一样的重要,你像尊重学校老师一样的尊重家教老师,你是一个会学习也会请教老师的人,你的学习会是很有效率的。
8、尊重所有的老师
现在人们的自我意识都很强,强调了自己却忽略了别人,自以为是,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就没把老师看在眼里,以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了,钱多了,就把老师看贬了,认为老师就是一个“服务生”,我给钱你就得为我服务,服务不能让我满意我甚至就骂你,挖苦讽刺你、甚至动手打你,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有了钱有了地位却缺了德的表现,你都不能尊重一个老师,你会虚心求教吗?你会不耻下问吗?你会真心向老师求教吗?不会!!!那么你凭什么会学好呢?再者,一个不受你尊重的老师,被你看不起甚至欺压的老师,他还真的是你的老师吗?他还能教导你什么呢?他说的话在你眼里已经没有价值,你能向他学习什么呢?他又能交给你什么呢?一个缺德的人,会有老师教给你什么呢?教你学好的你会乐于接受吗?教你学坏你倒有可能会接受。
所以,无论是一个学生还是学生家长,不尊重老师,你想学好,想让子女取得优秀成绩,多半也是“天方夜谭”,除非你有非凡的自学能力,那样你其实也没必要进学校了。
老师是你人生成长的导师,不是给你打工的“服务生”和“小工”!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否则你没有必要进学校学习。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个别的老师不像一个老师,不敬业,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和看贬神圣的教师职业。
9、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每一个优秀学生制胜的法宝!如果学习不好的学生想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你首先就要向优秀学生那样主动的学习,不要让老师和家长压着你、拉着你、推着你、逼着你学习。其实这是你自己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旅途在做准备,你不是为老师和家长在学习,完全是在为你自己学习,你要想成为一个你理想中的成功的人,这就是你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你必须自己走下去,任何人代替不了你,所以你要从现在起对自己负责,你如果不愿意对自己负责,你怪不得任何人,全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树立你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吧!一个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最终只能去到自己不想去的地方;一个有目标和理想的人,最终都会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