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哨兵:面试的准备与实战

(2013-01-26 10:08:08)
标签:

自主招生

面试

准备

实战

哨兵

教育

分类: 自主招生与竞赛

原帖地址:第二百三十一篇:面试的准备与实战    作者:哨兵    发帖时间:2009-01-10

 

第二百三十一篇:面试的准备与实战

       作者:姜稻黎(jiangdaoli——哨兵)

            http://blog.sina.com.cn/jiangdaoli

 

     2008年1月上旬,孩子在清华大学保送生考试中,笔试以高出北京地区面试分数线近50分的成绩进入面试。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孩子准备面试也是很紧张的。在去年的那个时候,我对大学招生面试的认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全面与深入,也只能是凭着感觉走。
    孩子首先要准备一篇自我情况的介绍,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表现和成绩。
    我当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表现,既不能搞什么“伟大谦虚”,也不“自吹自擂”;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说法一定要恰如其分;要按照大学要求的自我叙述的时间进行准备,简洁明了。
    孩子写出了初稿,请我提出修改意见。
    我建议,要写上“尊敬长辈”,“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具有团队精神”等内容。这些都是孩子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孩子采纳了我建议,做了必要的补充。
    我还建议他在自我介绍的一开始“我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的学生”的后面加上一句“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
    孩子对此表示不理解,他说:我报考的就是清华大学,在这里再说一遍,是不是显得重复了。
    我说:这叫加深印象。
    孩子还是不太认同我的说法。
    我说:你们班有一半的同学是报考北京大学的,在这里再表明一下你的态度,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还是接受了我的这个建议。
    在商议在面试开始的自我介绍和后面的回答问题时,是否要“先讲”或“抢答”时,我提出了孩子可以把握的一些原则:
    1、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先等一下,别人要先讲,你就谦让;如果大家都不想先讲,那你就要先讲。
    2、在回答可以“抢答”的问题时,如果出现与同学同时抢答时,要示意请同学先答;有的问题比较深奥一些,别的同学不抢答,你想好了,也可以先答。
    3、对于吃不准的问题,或还没想好的问题,先不要答;可以借鉴别的同学的发言,可能会受到启发。
    4、回答问题,自己的观点要正确,起码也要基本正确。
    5、当有的同学在发言中,有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意见时,一般也不反驳;这叫“各抒己见”。
    6、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倾听,要表现出对其他同学的尊重。
    对于面试中可能提出的有关问题及其相关的答案,是孩子和他的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准备的。我在这方面没出什么力。在这些找题答题的方面,孩子们比我们做家长的要强得多。
    2008年1月中旬面试后,孩子向我介绍了面试的有关情况:
    我们这一组六位同学,在一开始进行自我介绍时,大家都有些紧张,都不愿意先讲。我一看果然不出您所料的那样,那我就说:我先说吧。
    其他同学如释重负,三位老师点头示意我讲。
    当我说到:我叫什么什么,我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的学生,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
    这时,三位老师都会心地笑了,并且,还互相看了看。


    (点评:在别的同学都不愿意先讲时,我孩子敢于“抛砖引玉”式地先讲,这就是“敢为天下先”,表现出了不怯场的勇气。
    在自我介绍的一开始就表明了“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的志愿态度,一下子拉近了与面试老师的距离。面试老师对这位考生的好感油然而生。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面试是好感的博弈”。谁博得了面试考官的好感,谁就赢得了这次面试。
    我孩子在面试的一开始,就凭着先讲和在别人看似重复一遍的表态,就占得了先机,并基本上赢下了这次面试。
    就是“这两下子”,便在视觉的好感、听觉的好感、基本的好感、认知的好感、比较的好感和综合评定的好感等六个方面赢得了不少的分。
    什么叫“先入为主”,什么叫“第一印象”?光是抽象地讲,或泛泛地空谈,是不太好理解的;一比较就显现出来了。
    关于那句表态的话是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很容易被忽略,看似可讲可不讲,或者是说不说两可的事;但是,说不说可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这组面试的同学都没有讲这一句话,倒也没什么;如果,大家都说了这句话,大家都加分;如果,有人说了,有人没说,那就是说了的人加分。
    好感是什么?
    好感就是欣赏。好感就是“好话一句三春暖”,说得听者心里暖洋洋的,听着高兴,感觉很好。
    所以,我们平常要会说话,不要“恶语伤人”,因为,“恶语一句三春寒”。
    在面试的时候,除了敢说话之外,还要会说话;而且,一定要会说那些人家想听、要听、爱听的话;特别是要把表态的话说到人家的“心坎上”。
    其实,面试时,就是那关键的一二句话,最多也就是几句话,说到了就行了。说多了还不好呢,言多必失吗!起码是罗嗦。)
   
    其他几位同学好象在自我介绍时没有说这句话。
    但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很抢先,争着先回答问题。我几次都没有争到先答的机会,一般好答或容易答的要点,都被他们先讲了。例如,关于石油价格飚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的问题,我准备的一些答题要点,都被先答的同学说的差不多了;我又想了想,才补充了二点。好在面试的老师还是点头认可了。
    在表现小组集体的活动时,一个别的学校的同学很是积极,一上来就争当了节目主持人,我们人大附中的同学虽然占多数,但是,我们几位都没有与他争,同意他当了主持人。他安排我们干这干那的,我们也都服从了。
    我感觉,我前面的表现还可以,后面的表现就很一般了,是不是谦虚所致的呀?!


    (点评:孩子还是很年轻,看问题看表面现象看的比较多。其他同学一看你一上来就表现的这么好,都有些沉不住气了,也想表现自己,也急于表现自己,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那是必然的。这个时候表现的谦虚一点没有坏处;如果,一味地争先,一味地表现,不给别的同学机会,那反而显得没有风度。
    五六个同学一起面试,是同场比较的面试,老师考官既要看比较的情况,又要看每个同学的表现。老师考官不怕学生表现,就怕学生不表现。因为,只有通过表现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有的学生故做深沉,暂时不表现,那老师考官才着急呢!
    答题时的顺序不是很重要的,关键是要答出问题的要点;答不全也不要紧,关键是要答对;最忌讳的是答错了,那才叫“得不偿失”,还不如不答呢。
    答题的要点还有易答的和难答的区别,就是像笔试的小题和大题的区别。后答还能答出难答的要点,照样得高分。
    几个同学一起面试,也要给其他同学以表现的机会,这叫做“见好就收”,别太出风头。
    在几个人一同面试时,如果有的人从头到尾老是抢着表现,争着表演,好像是大出了风头,可能总评的分数却不会很高。
    为什么?
    第一,是给考官造成了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有些烦了;
    第二,是“审美疲劳”,过度的表现,也会使考官不耐烦了;什么叫“恰倒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是一个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就是“团队精神”的表现问题。现在比较讲究“团队精神”,就是团结合作的表现,以前是叫“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人如果表现的太“个人主义”了,那肯定没有“团队精神”,以后与人合作或相处都可能出现问题。这就是使考官反感的问题了。
    参加面试,不表现不好,考官可能还要专门向这样的考生提问呢;但是,过分过度的表现也不好,什么叫“适得其反”,就是这个原因;表现的“恰到好处”是最好的。当然,“恰倒好处”是比较难把握的,欠一点或者过一点都不是问题。“恰倒好处”也是自己比较难以把握的,别人争着回答问题,别人抢着说出了答案,正好替你把握了;这叫做“自然平衡法则”。
    别的学校的同学一看你们人大附中的同学占了小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人家怕被你们人大附中同学的“光芒”给遮掩了,当然要极力地表现、尽力地表现,更要抢着表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大附中同学的表现是很有风度的,充分显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分不少。
    老师考官看学生,在事先没有人打招呼的前提下,在没有“视听干扰”的情况下,面试看学生,那是一看一个准。)

 

    我将上述的观点简要地给孩子讲了讲,认为他在面试中的表现很好。
    我结合孩子前面笔试的成绩,认为他的保送生录取已经是肯定的了。
    我的孩子比较谨慎,他说,还要等录取了才能说是肯定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