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护国寺——天台山古刹散记

(2012-06-15 10:49: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台山古刹散记

 

                     护国寺

                     ——天台山古刹散记

 

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位从杭州来的老先生,脖子上挎着一架在当时还为许多人没见过的照相机,他在天台的护国寺拍摄了一幅《护国寺双塔》。七十年后,他的后人将这幅照片收进了《中国名胜旧影》一书。照片不是很清晰,但两座方形六层砖塔迎风而立,淡定从容。冬季的山坡和田野显得有些苍凉,一位身着长袍的僧人悠然自得地站在小径上,周围的树木也都伸展着光秃秃的躯干……

如今的护国寺,早已成了一片庄稼地。绿油油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鲜艳而充满活力。

《天台山志》记载:“护国寺,在天台县西北三十里,旧名般若。周显德四年(958)年建,僧德韶第九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额,后钱太师乞为香灯院,改广恩护国寺。旧有宋中书平章、钱惟演撰护国寺碑铭,今亡。”至于护国寺的双塔,史志中记载是德韶禅师建寺时营造的,并在塔内安放了三颗舍利子。“文革”时,村里人要建造一座大会堂,于是塔被拆倒了,塔砖就砌入了这座政治色彩最浓的乡村建筑。拆塔时,没有人注意到在塔基下沉放了千年之余的舍利子,村民只见到许多散落着的唐开元年间的铜钱。

寺址的北面是三座耸立的山峰,翠树葱郁,山峰上隐现有一条白练般的流水挂在崖上,寺址上是一块块方整的梯地,依次向南阶梯而下,或许这就是原寺的殿基、院基、或是堂基。解放初期,护国寺也是香火渐稀,许多殿基被开垦。僧人们也在土改时脱衣还俗了。

微风吹来,饱含着浓郁的草汁花香,耳边不停地回荡着水沟里发出的清脆的流淌声。在嫩黄和翠绿的庄稼丛中,护国寺的那份沧桑无声的掩去了。如果告诉你,这里曾经是一座晨钟暮鼓的古寺,真是恍然如梦的感觉。翻翻史志,护国寺除它的缔造者德韶大师外,再也没有出过高僧一类的人物,在中国的佛教史上也没留下什么惊人的痕迹,查查古代留下的天台山的诗词,只有宋代曾为护国寺写过碑铭的钱惟演写了一首《护国寺》诗。虽然明代的徐霞客、阮鄂、王士性、清代的潘耒、杨葆光等文人骚客也都曾到过护国寺,但在他们的文章里对它并没有花多少的笔墨。清代一位天台的文人齐周华在他那篇文采飞扬的《台岳天台山游记》中,也只是贫乏地写了几笔:“入护国寺,内有阮鄂游记,石勒诗文,清朗可读,又有唐碑纪宝塔放光事,嵌殿壁。出寺,前有塔,有巨碑,字被风日所蚀。”

护国寺最大的功绩,就是向世人揭开了一个传说的面纱——刘晨、阮肇遇仙的发生地。宋元  年间的一天上午,一位操着福建口音的书生模样的人,撩起衫摆迈入了护国寺的山门。他就是新上任的天台知县郑至道。郑知县在处理完衙内的公事之余,揣着“刘阮遇仙的桃源到底在那里?”的疑问到乡间寻访。寺内一位名叫“介丰”的僧人将他迎入客堂,并叙述“桃源就在本寺东北二里,那里有一条钭行山谷,陷于榛莽间,人迹罕及。景祜年间,先师明照大师曾去采药,见金桥跨水,光彩眩目,有两位女子,戏于水上,如刘、阮所见一般……”云云。郑知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忙命介丰带路去那山谷,果然有“双女峰”、“鸣玉涧”、“会仙石”、“金桥潭”,还有刘、阮与仙女相别的“惆怅溪”。刘、阮遇仙的传说,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得到最完整最细致的演绎。

转年阳春三月,桃花怒放。护国寺派寺僧一路小跑,赶到县衙禀报。郑知县领着一群文友徜徉于桃源山谷,品茗笑谈,吟诗作赋,使刘、阮桃源遇仙这一充满浪漫传说的发生地,从此名噪于天下。

在寺址的地头埂尾,时不时地见到那厚厚的的青砖和残缺的瓦片。在庄稼的围拥中也有几堵残墙、几间小屋,那也是用寺院坍塌的砖石重新垒砌的;在麦浪深处有一口寺院留下的方井;麦地前有一口水塘,人称“龙珠塘”,或许这就是寺院的放生池;沟里的水叮叮咚咚地响着,沟上铺着的石板有些字迹,仔细辨认竟然是护国寺的珍物,上面的小字是“……护国寺本名,……至今勒载碑铭其……起修成立望乃护国万一其幸也……千载如新永垂不朽”等字样。这块具有文物意味的古碑,也只能给人们充当桥板了。

桃源依旧,惆怅溪依旧,双女峰依旧,而为它们揭开面纱的护国寺却尘飞烟灭。面对这满目庄稼的寺址,脑子里只有“沧桑无语”一词。当年德韶大师在这儿建寺时,是否想过千年以后这里又是一片坦荡的沉默吗?那位名叫“介丰”的寺僧在忙着向世人揭开桃源遇仙这层面纱时,是否想过他所在的护国寺,竟然给世人留下一段酸涩而无奈的传说呢?当今天的人们在畅游桃源时,是否想过要去护国寺的遗址去凭吊一番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