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一段时间便利店突然火了起来,比便利店更火的是无人便利店,正如前一段时间的共享充电宝一样,无人便利店出街的曝光度和资本进入的速度都出乎人们的意料。
无人便利店的前世今生
说到无人便利店,最早尝试的是零售巨头沃尔玛,2013年,沃尔玛推出了名为“Scan&Go”的自主结账服务。此项服务是基于iPhone开发的,顾客只需用Scan&Go扫描软件扫条形码就可以直接结账,相当于将顾客的角色转换为收银员,从而提升效率,使消费者免于排队苦恼,也让企业节省了运营成本。
而就在去年,亚马逊在自己老家西雅图上线了“Amazon
而在模仿国外,创业项目必有中国版本的创业环境之下,中国也出现了类Amazon
很多人还预言,未来所有的商店都会无人化,就和现在的汽车生产线一样,但我们冷静思考一下,无人化真的是零售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吗?
我们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消费者进行购物,主要的需求包括快捷的服务,丰富的商品,实惠的价格,周到的服务等等。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目前的无人便利店是否能够满足这些消费者的购物需求,首先在快捷服务商,自不必说,简单的购物方式,会使购物的支付环节快捷很多,避免了排队浪费时间之苦,但这是有前提的,首先对于快捷服务的要求的消费者,都生活在一些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大都市,而在更多数量的二三线甚至是村镇,人们的生活节奏远没有大都市那么快,快捷并不是一个强痛点。其次,快捷支付的前提是购买人对于整个购买流程的熟悉程度,如果遇到一个对流程不熟悉,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可能比人工结账还会更慢,难道你没有见过有人在无人售货机面前无可奈何的场景吗?
我们再来看看丰富的商品,一般的无人便利店的商品数量一般在500-3000种之间,而一般的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种超过20000种,一般的便利商店满足的是那些购买频次比较高的商品,但从商品的丰富度来说,和传统的商超相比肯定处于劣势,有些产品品类可以选择的产品种类非常有限。
实惠的价格,这个肯定是便利店的硬伤,因为从目前来看,便利店的价格普遍比普通的商超要高20-50%左右,大家选择去便利店购物,一定不是因为便利店的产品价格更低。虽然,无人便利店看似解决了便利店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似乎能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在技术和店面改造上面的投入,可能会吞没这部分节省的成本,让成本优势根本无法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而最终还是和普通的便利店进行市场的争夺。
周到的服务,无人便利店因为缺乏了售货员,很多服务不得不变得标准化,一些原有的有人值守的服务,不得不进行缩减,因此,客户在店面享受到的服务肯定会有一定的打折,刚开始出现的新鲜感过后,人们是否有持续的购买热情,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除了在便捷上比传统的零售形态更加高效意外,其他消费者的需求与传统的商业相比,不是压缩了,就是打了折扣,所以,从总体的消费者体验来所,还无法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购物的需求。
我们再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一下
很多商家采用无人便利店,无非是想解决几个问题,一个便是店铺租金,人员成本过高的问题,另一个就是通过使用无人便利店来提高店面的营业额。目前的无人便利店,有一部分是有店面的,有一部分是不需要店面,类似无人售货机一样放置在一些商业和公共场所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无法绕开店铺租金高昂的现实。当然,人力成本,因为无人化,肯定会比有人的便利店在这项成本上会得到比较多的压缩。可同时,由于无人便利店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于这部分的投入,会比以前的传统零售业态投入更大,此消彼长,使得无人商店无人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另一个提高营业额的问题,无人便利店,前期肯定会吸引很多喜欢新鲜事物的消费者进行尝试,有可能在前期客流会比传统的业态更多一些,但是尝鲜型的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能持续多久,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无人便利店为了无人,把一些服务和产品砍掉或者省略了,这使得对这部分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不得不放弃无人便利店,而选择其他的零售业态,使得无人便利店不得不牺牲掉这一部分的销售额。除了一些快消品之外,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者功能产品,都需要导购进行专业的服务,同时,销售人员还可以针对人性,在终端对于冲动型消费者进行临门一脚的促销,来拉动销售额,而无人便利店则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从以上两点来看,无论是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是在提高营业额方面,无人便利店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会让很多真正想投入进来的商家产生观望。如果前期投放的便利店生意不好,或者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准备进来的商家来说,除了放弃估计很难有其他的选择了。
正如多年以前,电商喊出颠覆传统零售行业一样,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电商也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十几个百分点,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在未来一定会在零售业态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自身的很多限制和制约,无法最终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首选,也无法成为零售业态的主流,其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一个零售的补缺者的角色,当然,无人化更不会是零售的终极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