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2022-05-29 08:53:37)
标签:

日志

分类: 培养

我和名师相约520

怀宁县小市镇中心学校    孙媛媛

 

敏而好学方能知者不惑。借助“课改中国行”全国小语名师精品课例云博会的平台,我有幸观摩了各位名师的课堂风采,感悟颇深。为了让这份美好珍贵的记忆留存于时间的长河激励我学习,特将自己的听课感受写了下来。

 

 

如果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像花生一样的人,那发现花生、懂花生的人一定是高子阳老师。高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令我惊叹。

 

一、赞叹高老师解读文本的深厚功力

高老师的文本解读由浅入深、由外而内,通过类比、考证让让学生对花生这个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作者许地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变得鲜活了起来。

二、赞叹高老师巧妙的思维训练能力。

   高老师通过文本内容的设计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一次次的推论、猜测、推翻前面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查阅资料是解决困惑的好途径。引导学生善思、善辨。这样的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更打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很喜欢魏星老师执教的《三黑和土地》。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确是极其富有的一节语文课 。为什么说他富有呢?因为这节课启智了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对学习这篇课文的思考,让富有的中国文化不断传承。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巧设疑点,设疑促思

  首先魏老师在课初巧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学生进入文本推敲作者这首诗的创作大致是写在什么时间和年代,拉近了学生与时代所处背景的距离。

二、读中有思,思写结合

   我在这节课中感悟最深的就是学生的思如泉涌,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并始终保持思考的热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通过思中读,读中思 ,步步深入文章的核心。尤其是让学生小组交流《三黑和土地》不适合编入教材这一观点的看法时,通过让学生交流并持有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这篇课文的意义和价值,让土地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自己对脚下的这篇土地独一无二而的见解。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许珂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古诗二首《池上》课中有景,景中有人。师生互动,情境交融。扎实的字词教学给诗意的课堂增添了画面感。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课中有景,景中有人

   许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让现代小学生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感受到了夏日的有趣。课堂上,孩子们入诗入画。一来一回中,通过抓住“白莲”“小艇”“浮萍”三个关键词,学生就发现了池上的秘密。一来二回中,又通过想象、诵读破解了池上的精彩故事。课中美景皆因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拉开了帷幕。不仅如此,许老师的朗读也富有创意。不同节奏的韵律既教出了古诗的味道,又生发了一种活泼灵动的课堂。这极度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极度地合适方显中庸,值得我深思与学习。

二、字词相间,情景交融

   许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的向我们展示了字词教学。从字的音、形、义多个角度融合贯通式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音。认清字形的结构,尤其是上下结构。借助甲骨文通晓古今理解汉字的意思,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写好一类字的方法并指导书写。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结合课后习题,薛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节课的三个目标。1.准确使用动词,积累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与性格特点。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人的五官特点。三个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薛老师的教法、学法犹如千树万树的梨花在课堂上竞相开放。我想这一定离不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课堂研究。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薛老师的课堂是面镜子,照亮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永远不知道差距。课堂上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让五根手指比姿态、比作用、比性格,在比较中发现五根手指不同的性格特点。吃苦的、机敏的、养尊处优的、附庸能力薄弱的,课堂节奏如流水般畅通无阻,教与学互相融合。

二、薛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

   说到幽默一词,我并不认为薛老师这个人很幽默。我强调的是他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幽默风趣的种子,这正是丰子恺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薛老师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发现了学习语言的奥秘。夸大(夸小)的特点,只需做到拟人写,多举几个例子写就能达到语言风趣的特点。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以致用,写出来的语言也变风趣了,课堂上的氛围也变得幽默了。我想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堂精彩的神话阅读交流课成了孩子和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杨树亚老师的阅读课堂精彩纷呈。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人物闪现,寻找神话踪迹

   杨老师利用闪屏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说出神话中人物的名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触发了打开脑海中印象深刻的神话故事的机关。引导学生发现神的特点超能力,感知神话中的烟火气,让神话故事尽显:一神一人、一真一幻、一虚一实。课堂导入是闪屏,但课堂交流中却是满屏的学生,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

二、引用名言,深入神话之根

   杨老师只是引用海明威的一句话,就创设了两种神话的境界: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同时运用具体的神话事例让学生明白了神话中所传递的华夏梦、民族梦、想象力和好奇心,让神话的灵魂注入到了孩子的心中,也让神话中的人物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永远的神。

三、课前播种,课后开花

   导入环节,杨老师借助容易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读准干将莫邪、颛顼两个神话人物的名称,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伏笔。当“永远的神”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的时候,杨老师提出让孩子去了解干将莫邪、颛顼的故事,了解西方神话中永远的神。让神话故事随着孩子的华夏梦、民族梦、想象力和好奇心在课后遍地开花。

     

 

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枣核》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要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是我来教,我可能就会把重点放在复述故事这个目标上。反观虞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发。

成员6月日志/我和名师相约520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节课虞老师由点到面,抓住主人公枣核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有趣,指导学生通过找、圈、画等方法品读文中有意思的内容。从发现到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整堂课尽显方法的渗透。一.指导学生发现枣核的聪明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二.指导通过小标题讲好重点内容。三.指导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四.通过练习扮演角色模仿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让学生扎根于如何讲好故事,有重点、有难点、有亮点。

二、让学好语文的方法落到细处

   虞老师充分抓住课前谈话的时间渗透学好语文的方法。如:当一个约定俗称的词语被换掉了其中的一个字时,那个字就必须加上引号。课堂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引导学生说清楚、说明白。课堂中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表达中屡获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