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316国道经南港大桥往永泰方向车行不远,便到了窗厦村。村子的变化大得惊人,坎坷不平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整洁的公路,路两旁栽起了成排的绿树,环立如屏、婀娜多姿,小溪里扑腾着成群结队的番鸭,清新的空气弥漫在街头巷尾。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村子没有整体规划,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红砖楼,像插花一样蚕食着绿色的田野。
忽然,一处飞檐翘角的古厝从红砖楼间顽强地探出身子,用厝前弥漫的香火向我们招手,祖屋到了!久违的祖屋名叫“正恪厝”,我便是正恪公之弟正富公的第四代子孙,作为长房长子的老爷子,在这里还拥有两间房产。曾几何时,屋侧竟建起了一座“正恪厝公园”,虽然不大,却碧绿清澈,曲栏垂柳(祖屋的一半属于林正富,一半属于林正恪)。
祖屋的规模在全村已不多见,前后两进,坐南朝北,七柱七檩,七层台阶,屋前有一口水塘,取“水为财”之意。入门处的门头房有扇插屏门,因为节庆大门洞开,精美的木雕、敦厚的石础,我以前竟毫不在意。正厅中供着周将军的神位,各家各户供奉的香烛插成一排,人们围绕着天井上的铜鼎虔诚地烧着纸钱,天井两边有左右厢房,东西侧屋,侧屋后还有几间后来搭建的木屋,老爷子分到的房屋一在左厢房,一在西侧屋后进,现在都成了亲戚们堆放杂物的储藏间。





















老厝的门基本都是这样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