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203期蒙恬

(2023-06-15 14:54:23)
标签:

历史

秦岭一白

文化

猛将

蒙恬

分类: 一白写历史

蒙恬,你有什么遗言吗?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胡亥派来的使者默默不语,他知道蒙恬所说的都是实情,这位始皇帝极为器重的将领,手握三十万兵马足以冲回咸阳,然而却束手就擒还幻想秦二世能够知错悔改。

名望是蒙家三代积攒的羽毛,也是蒙氏不能妄动的束缚,长公子扶苏已经死了,蒙恬的反抗就从公心变成了私情,使者听到他要叱骂赵高了,急忙开口推辞道: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

死是要死的,可惜连遗言也无法转达。

蒙恬没有再说下去的意义了,他转身走到牢房的窗户跟前,脚链的摩擦声划破了寂静,一束光线里面有万千尘埃翻滚,仿佛像是战场上的士卒奔杀,又像是修筑长城直道的民夫哀呼。

曾经飒爽英姿的大秦名将,如今是年过半百的将死之人,人不管何时总需要些理由,好给疲惫不堪的内心找份慰藉,蒙恬伸手抚摸着那一束光亮,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修城筑沟一万多里,大概是挖断地脉了吧...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203期蒙恬

齐人蒙骜,受封客卿。

蒙骜对客卿的待遇不甚满意,拖家带口走了几千里投奔秦国,只得到了一个礼节性的职位,但是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商鞅和范雎等人都是从客卿干起,后来成为名震天下的大秦相邦。

自从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国,秦国的霸主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山东六国的才子乌泱泱涌入,完全不顾及本国人才流失的后果,好像那些是君王和贵族该去反思的,寻常匹夫更看重释放自己的舞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像也符合道法天理。

山东六国人才的持续性涌入,造成秦国土著沦为二等公民,他们只能通过斩首或者交粮,按照严格的兑换规则换取爵位,提升四级就撞到天花板上了,之后荣获的军功只能兑换奖品,犯点小错误还会被收回爵位。

与秦人升降的严厉苛刻相比,对待六国人才就像是大开绿灯,这样的好处是招揽全天下的英杰,弊端则是秦国的王族根基相当薄弱,好比战国四公子这种老旧贵族,在外来人才主政的秦国根本不可能出现。

秦昭襄王已经五十多岁了,快退休的年龄居然还没有转正,朝政大事全由母亲和舅舅说了算,他们就是来自楚国的芈八子和魏冉,秦国公族没有力量也没必要吐槽,因为人家是在尽心竭力的强大秦国。

六国的才子纷纷往秦国跑,在这片宽松的舞台上绽放自己,变法革新、矢志不移、远交近攻、纵横奇谋...,随着秦军一次次东出攻城略地,在横跨百余年的功劳簿上,秦国本土人才的占比微乎其微。

照此看来,秦灭六国的说法并不准确。

 

机会给你了,你到底中不中用啊?

庄襄王元年,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

蒙骜凭借一场又一场的战功,让自己的新家在秦国扎稳脚跟,七十多岁高龄还在攻城拔地,名望和封地自然也在不断攀升,他的骁勇豪情延续到儿孙身上,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出生地是秦国。

如果当年没有走出齐国的勇气,蒙骜难以想象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即便最后都会躺在病榻上,然而此生的诸般经历天差地别,不过秦国好像还是当初的样子,换了秦王也没有走出外来权臣的阴影。

昭襄王时期是楚人魏冉,嬴政时期是卫人吕不韦(见秦岭一白.吕不韦篇)。

蒙骜死了,儿子蒙武继续领兵,他作为副将跟随王翦攻打楚国,楚将项燕在兵败之后自刎沙场,堂堂楚王沦为战利品被带回咸阳,这是秦国灭掉的第四个大国,只剩下燕国和齐国在寒风中颤抖。

燕国是资历最老的周朝诸侯,立国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这是周武王分给弟弟的地盘,齐国原本是册封给姜尚的福利,老田家篡位是两百年前的事情,田氏伐齐之后连姜太公的牌位都扔了。

燕昭王时期聘用乐毅为将,攻下七十余城差点灭了齐国,因为猜忌导致乐毅去赵国求发展,田单趁机摆出火牛阵又打进了燕国,两国国土接壤常年相爱相杀,从未把放马出身的秦国看在眼里。

求贤若渴让六国轮流崛起,猜忌奢靡又让六国实力大跌,唯独不入流的秦国始终铮铮向上,用打不死的小强精神抵挡六国联军,再配以奋六世之余烈的刚硬,去追寻老子那句虚无飘逸的预言。

始周与秦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出。

 

燕国坐不住了,派太子丹出使秦国。

太子丹在路上想过很多局面,唯独没想到嬴政压根不搭理自己,这两位曾经在赵国做人质的孩子,一起撒尿和泥结下的儿时情谊,被命运推向对立面之后,竟然被冲刷的连点渣渣都不剩。

太子丹的热脸贴上冷屁股,那股子寒气好像钻进了心底,愤怒往往会吞噬人的理智,一个刺杀秦王的荒唐计划诞生了,正在街头喝酒听曲的荆轲被带走后,真想朝着太子丹来个回旋踢(见秦岭一白.荆轲篇)。

荆轲死了,嬴政发兵灭燕。

出生在赵国的嬴政,八岁时和母亲逃回秦国,十三岁登基之后喊吕不韦相父,继而嫪毐也成为默认的假父,接着亲弟弟成蛟又背叛了他,嬴政困在清冷孤旷的秦王宫,熬到二十一岁时已经心硬如铁。

他身边的男人贪恋权势,吕不韦也好,嫪毐也罢,最后都被他面无表情的赐死,他身边的女人没有柔情,就连母亲都想废掉他换个秦王,最终打死半分血缘的幼弟,断绝母子关系还将赵姬关进雍城。

这位生命里缺少温度的王,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征服天下,即便生出儿子也不给女人名份,像是极力想将权利攥在自己手中,改变秦国枝叶繁茂却主干薄弱的弊病,让人才皆为他所用而不再受制于人。

除了权力,仿佛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

每次见到蒙毅来汇报工作,嬴政就会不自禁的感到放松,或许是脾性相投的天然亲近,或许是蒙家三代人的尽心竭力,所谓根正苗红并非是没有缘故,人心和人心的距离需要时间和事件去拉近。

蒙毅在内辅佐朝政,蒙恬在外领兵打仗,作为父亲的蒙武躺在病榻之上,仿佛看到了家族的远大前景,秦王扫六合的态势已成定局,两个儿子一文一武皆受重用,自己能不能等到那天已然不重要了。

蒙氏的家运,和大秦的国运绑在一起。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

四十万秦军直奔临淄,齐王建连一个盟友都找不到,曾经以为远隔千里便高枕无忧,还陪人家玩了出秦齐称帝的闹剧,明明兵强马壮却坐观五国接连被灭,到后来才发现最大的笑话原来是自己。

齐王建在松树林下饿死了,大齐国变成了齐郡和琅琊郡,蒙恬以前听爷爷说起过母国,更听说齐王的舅舅收受秦国贿赂,整天撺掇着外甥不要和五国结盟,就连齐王投降也是听信许诺的五百里封地。

人才走了,小丑跳梁,身死国灭也符合道法天理。

蒙恬灭齐有功升任内史,这是咸阳城里最高的行政职位,他望着秦王宫上空的风云变幻,仿佛感受到那股无形的气势威压,一个出自西戎血火中的养马部落,竟然能够扫灭正牌诸侯建立空前霸业。

春秋战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秦国在大半时间内被轻视侮蔑,秦孝公在百余年前发愤图强,之后的历代君王坚持纲领不动摇,再加以山东六国人才的改进和提升,这让秦始皇一统天下只用了十年时间。

蒙氏一家三代人的全力辅佐,也让蒙家哥俩成为始皇帝的近臣,蒙毅外出时和嬴政同乘一车,回宫之后更是常伴嬴政左右,车同轨,书同文、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一道道政令从咸阳城传遍九州角落。

目标有实现的时候,人心却好像永不满足,没有对手是件挺无趣的事情,始皇帝失去了征服对象,眼眶里仿佛灌满了空虚和焦躁,这让五百年乱世非但没有终结,反而即将拉开更为残酷严苛的帷幕。

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征匈奴。

这一仗打到了内蒙古的阴山,收复河南地之后设立三十四县,始皇帝下令将民众迁徙过去,拖家带口的流民队伍看不到头,蒙恬骑着战马来到高坡上观望,这些人注定不会像自己的爷爷那般幸运。

为了防止匈奴南下侵袭,始皇帝通知蒙恬修筑万里长城,陇西到辽东的老长城被续接起来,漫山遍野的青砖旁边白骨累累,蒙恬抚摸着赵国段的残垣断壁,想起了十来年前名震天下的战神李牧。

赵王昏庸啊,赐死李牧就是自毁长城。

 

长公子,你怎么来了?

一袭白衣的扶苏风尘仆仆,摇头苦笑着说自己惹怒了老爹,与始皇帝的冷硬似铁相比,他的大儿子则显得温润如玉,秦始皇被炼丹的诈骗团伙当猴耍了,气得要剁人的时候又被扶苏当众阻拦。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老之术,徐福说自己愿意出海找神仙求药,要人要钱结果走了就没回来,卢生和侯生申请到巨额炼丹经费,你说直接携款潜逃也就算了,一路上还大肆宣扬始皇帝太好骗了。

如果说方士和儒生是小骗子,始皇帝才是隐藏极深的骗术高手,上当受骗不过是断绝了幻想,却能反过来借机玩起了焚书坑儒,大秦万年比长生不老更加实际,处罚扶苏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历练。

你出去看看天下,就知道该怎么当皇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