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垂裕祠邓克谐邓柞杂谈 |
分类: 休闲 |
三明垂裕祠位于三元区荆东三明学院内,是三明邓氏后裔祭祀先祖邓克谐的一座祠堂,祠后有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邓克谐墓。邓氏后裔每年八月初十在此举行祭祖祀典。
在围住垂裕祠及泮月池的围墙内侧题刻有介绍“垂裕祠暨邓克谐墓”的文字,摘录如下:
“垂裕祠始建于南宋,现存主体为明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所建,由泮月池、前牌楼、内廊庑、正堂、神龛、后厢房等组威,具有浓厚的闽西古建筑风格。
“先祖邓公克谐,字仲孝,是闽沙邓氏始祖邓公光布将军之八世孙。公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年),卒于宋仁宗明道二年(一O三三年),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生八子,皆恪训有为,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分为八房派,族谱称北宋八音分房。现子孙裔播闽、浙、赣、苏、台等省及海外,皆尊奉克谐公为先祖。”
“邓克谐墓初建于宋天僖三年(一O一九年),位于垂裕祠后的荆山麓,坐已向亥,呈半圆弧揽月形,墓体青砖铺就,卵石廓形,古朴恢宏。兼以宋代神道碑及石羊、石虎相衬,祠墓一体,别具一格,是研究我省古建筑和古墓葬难得实物资料。”
方志中无载邓克谐生平资料,其生平资料除上述垂裕祠围墙上的题刻介绍外,网上搜得其它资料补充如下:
邓克谐“善《左氏春秋》,少年喜游名山大川,交豪士”,由辟荐特奏名进士,历官长庐令,迁大理寺评事。李亢入相,荐其出任邢州路,签署院事等。景德四年(1007年)以光禄大夫进大司马,上柱国,赐紫金鱼带归第。
这些资料或源于邓氏族谱。
《沙县志》中有垂裕祠的记载,与现状不同的是志中所载乃为祭祀江西安抚邓柞的祠堂。明嘉靖本《重修沙县志》载:“安抚邓公祠,在县西南归仁里。祀宋邑人邓柞,堂扁曰‘垂裕’。”《民国沙县志》载:“安抚邓公祠,祀安抚邓公柞也。在县西南归仁里,即今荆村也,堂名‘垂裕’,俗谓之‘奉先’。今尚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榜进士邓原中作有《邓安抚祠》:“昔年曾到荆山境,今日始游垂裕堂。文物不随人事改,吾宗喜有庆源长。春回乔木连华屋,草满芳塘卧石羊。世泽绵绵终不泯,莲峰千古色逾苍。”
邓柞在《沙县志》中有传,收入“人物.文苑”中:
“邓柞,字成林。建炎二年[1128年]第进士,授建昌军签判。金虏入寇,破洪州,传檄至建昌,守率属纳帛拟以城降。柞毅然斥之曰:‘虏使至,当杀之而焚其书,宁死不降。守欲执以畀虏,柞不为屈。’遂弃官归。李纲宣抚湖广,辟为属。复判静江,迁泉州。以陈康伯荐,召对。擢广西转运判官,迁知泉州。除直秘阁。广东经略复起,知隆兴府,江西安抚。盗贼盈区,柞随宜剿荡,一道宜宁。寻以疾,请祠卒。所著有《焦桐集》。”
《沙县志》收有一首邓柞诗《大矶滩》:“溪流乱石似牛毛,雨过狂澜势转豪。寄语河公莫相戏,从来忠信任风涛。暮江初涨浪翻狂,一苇轻舟泛渺茫。我愧人非彼男子,安能与世作津梁。”大矶滩,一作大洟滩,原为沙溪流域在今高砂镇与青州镇交界处河段的一处险滩,建国后在治理航道中被炸平。《沙县志》载“两旁皆巨石,水势奋激,舟行甚难”。邓柞的诗作还存有《寄邓志宏五首》《题白莲院》《新岭庵》《谒姜相词坟》等。
垂裕祠在1991年3月被列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又被列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