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寒天逛巴黎(八)——传世名画(下)

标签:
旅游落脚抽象夸张捐献 |
分类: 老土篇 |
七九寒天逛巴黎(八)——传世名画(下)
老土31
2024年3月1日
那天下午,赴机场之前最后一个落脚之地是巴黎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Picasso Paris)。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一位出生于西班牙的著名艺术家。除了绘画,毕加索还在雕塑、拼画制作,和瓷品制作等领域有独特建树。毕加索成年之后一直侨居法国,是20世纪初法国抽象立体主意美术(Cubist Art)最主要的创导者。
毕加索博物馆位于巴黎右岸第3区的玛莱住宅区(Marais)。那是巴黎市中心东北位置历史悠久的犹太区。以石木结构庭院建筑和狭窄道路为特点,是被推荐的游客落脚留宿区域之一。
今日,毕加索博物馆所在的庭院宅邸建成于17世纪中叶,属玛莱区内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宅邸之一。于1964年被巴黎市政府收购并被列入受保护的历史古迹建筑名录。政府册资于1974年对这座宅邸作大修以保存和展览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大修和展览楼面的设计是以设计竞赛优胜者的蓝图为基准确立建筑内装修的布局和细节,并以此招标完成施工。
博物馆由一栋5层的主楼和围合场地庭院用作客服的一层厢房组成。主楼的地面层和地下层作为不定期更换的专题或专家美术作品展览。楼上的3个楼面用作毕加索作品的永久储存和展览。
在巴黎转了几天,逛了几个体现不同年代艺术的博物馆之后,对西方艺术也算有了个最粗浅的认识。19世纪之前的西方艺术体现的是真实、细致、精准,和完美。题材主要是上神信仰、神话意念、人体崇尚,和性感情爱。
19世纪是西方艺术的潮流变革期。细致和精准被朦胧和蕴涵所取代,题材更为广泛。包括了自然环境、动植生物,和用品摆设。映像画派的传世画作和罗丹的夸张雕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世纪初,抽象立体美术成了新艺术的追求。夸张、反差、内含,和潜在意识成了美术表达的手法。毕加索的作品是那艺术创新时代的代表。
下图,毕加索博物馆主楼内的楼梯大堂。远处正中墙上展示的是毕加索的典型风格作品。
毕加索博物馆于1985年秋天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收藏有5000多件毕加索的作品。除了绘画,还包括雕塑、素描、陶瓷、版画,和笔记汇集。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无以计数的毕加索个人收藏积累。包括他的照相存档、个人文档、来往书信,和创作构思草图。这些生活积累存档中的多半是在画家去世之后,家庭按照他的遗愿对法国政府的捐献。毕加索视法国为第二故乡。生命的后68年(1905-1973),毕加索生活在法国。
我们登门毕加索博物馆那天不巧。由于对用作毕加索作品永久储存和展览的3个上层楼面为了下一个展览年周期作展品和布局调整,暂时闭门谢客。
万里迢迢慕名而来,却不得其门而入。遗憾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