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压的顶线
(2021-12-06 03:00:00)
标签:
健康转换批准申请更新 |
分类: 鸭绒篇 |
控制血压的顶线
鸭绒25
2021年12月3日
6月24日的心导管造影手术之后,应该在9月9日有一次专科医生的回诊。主要是观察一下术后的血压控制情况。
不过,老鸭在9月份转换保险公司。从公司的团体商业保险改为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俗称“红蓝卡”)。虽然,两者都是HMO计划,所选的医疗网也是同一家,但考虑到看专科门诊需要保险公司事先批准,为了避免在转换期间两边不着杠,老鸭爽了那个回诊的约。
到了11月初,收到专科医生诊所寄来的提醒明信片。说老鸭错过了9月9日的回诊,重新安排在11月23日。
老鸭心里有疑问。新的保险自10月1日起生效,但还没有向新保险公司提出专科转诊的申请。如果老鸭径自去看这个11月23日的专科门诊,新保险公司拒付怎么办?
于是,老鸭打了个电话给专科医生诊所。告诉他们正在转换保险公司的情况,并请他们确认,11月23日的门诊是否获得保险公司的批准。
专科诊所的前台小姐回答得很干脆,保险公司已经批准。在他们的电脑系统里,保险转换已经更新,新保险公司也已经批准了转诊。她还主动报出了新保险公司的名字。
老鸭奇怪。还没有申请过转诊,保险公司怎么就批准了呢?
前台小姐说,她也不知道更新是人为的,还是自动的。不过,系统里的资料确实已经是新保险公司的内容。所以,她让我不要担心就诊的保险程序问题。
老鸭主观判断,唯一的可能性大概是因为老鸭在先后两家保险公司里所选择的医疗网没有改变。当该医疗网在接到了新保险公司的家庭医生指派授权之后,发现是同一个医生,便在医疗网内的电脑系统中复制更新了相同的资料。原来已经批准的专科医生转诊也就一并延续下来了。
11月23日的回诊时间是下午1点半。老鸭在上班的中间时段跑出,看完医生是回公司上班,还是直接回家,有点尴里不尴尬。于是,便要求前台小姐将预约时间改成上午最早的门诊。
前台小姐查了门诊的排期,调整到12月3日(今天)上午8点45分。
老鸭7、8月的血压还算正常,基本保持在收缩压120-130的范围内。9月以后,收缩压便逐渐升高,在140-150之间波动。今早回诊,护士小姐测得的血压是收缩160、舒张90。显然,血压控制得不理想。
医生给了老鸭两个选择。一是现有药物不变,但饮食需要严格减盐。盐是影响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好是所有的菜肴不放盐,或者,每日的盐摄取量控制在2克以下。二是增加药物的剂量。但使用药物终究是一个被动的控制方法。如果不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相互辅助,药物不可能单方面完成长期稳定的控压任务。
老鸭有点为难。减盐可以,但能不能保证减到2克以下,老鸭没有把握。老鸭不是单身,家里还有老人,不可能要求全家跟着老鸭不吃盐。鸭婆上班还要操持家务,也不可能要求她一日三餐分灶烧饭,一份有盐,一份没盐。当然,老鸭也可以自己做自己吃。但这样的活法,还有什么家庭情趣可言?
医生见状,说他可以先将氨氯地平(Amlodipine)的处方剂量从每日5毫克调整到10毫克。另两种药,氯沙坦钾(Losartan Potassium)和阿司匹林(Aspirin)保持不变。目标是要将血压控制在收缩130、舒张80以下。
医生将130、80这两个数字写在纸上,交给老鸭。要求老鸭以这个标准控制好血压,4个月后再来复诊。
老鸭顺便求证,网上流传老年人的正常血压值随年龄增高也应该合理增高是否属实?
医生反问,你是相信医生说,还是网上说?
老鸭无语。
医生重申,正常的血压永远都是120、80。不分年龄。如果有高血压病,需要控制血压,那么,130、80就是一条标准线。也不分年龄。收缩压只要超过130,除那些因运动、饮酒、情绪波动等因素造成的血压短暂升高外,都有可能引发中风、心梗、脑梗的发生。
医生还建议,回去家庭医生那里,定期作血液检查,商讨是否要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他的观点是,胆固醇也是影响血压的一个因素。药物降压也包括用药物控制胆固醇。
下一次的复诊是明年4月6日。看来,老鸭应该将130、80作为控制血压的绝对值。不管做到做不到,顶线都要划在130这个数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