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望(九)——鳗鲤湖

标签:
昆山巴城阳澄湖大闸蟹巴解园 |
分类: 阿兔篇 |
东张西望(九)——鳗鲤湖
阿兔39
2016年12月29日
又是周末了。好友来邀,去上海周边散散心。依旧不知在忙碌什么的阿兔,自然高兴答允。
此行的目标是鳗鲤湖。鳗鲤湖在昆山。说起昆山,十个上海人会有九个都知道。说起鳗鲤湖,十个上海人大概九个都不晓得。如果告诉你,鳗鲤湖的边上就是巴城,那么十个上海人又会是九个都明白了。
巴城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市场集散地。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大闸蟹爬上岸后,便从此地出发奔向全国各地。其中主要的目的地还是上海,因为只有上海人挑剔的味觉,才形成了对阳澄湖大闸蟹的执着偏爱。于是,上海人对巴城的熟悉程度也就非常之高了。
路上,好友告知,巴城邻近阳澄湖自是不假。但是,另有两个稍小些的湖更是巴城的内湖。一个大点的叫鳗鲤湖,一个小点的叫巴城湖。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当地政府很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花大力气建设沿湖的公共绿地。几年下来,蛮有成就,值得一游。
前些年,上海各种会议中的不少会议,往往安排到周边举办。为此,阿兔去过昆山,到过巴城。不过,好友说的公园却未曾见得。此行倒是可以好好看看。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踏上了巴城的土地。已经过了大闸蟹的旺季,一路的饭店、市场和旅馆都冷冷清清。安顿好了车辆,预订好了午餐,便向公园走去。
虽然设了门岗,公园还是免费的,可以随便进出。阿兔是从边门进去的。一进公园便是满眼绿色。高大的树木,成片的草地,齐整的道路,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也反映出公园的建设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几处面积不小的池塘,水面平静。岸边的芦苇已经枯萎,在冬日寒风中摇曳的风姿,有着别样的意味。
漫步一段时间后,见到了宽阔的湖面。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片片鱼鳞般的银光,迷醉着人们的双眼。对岸远景依稀可见,湖的四周绝无高层建筑,展示着江南水乡本来的风貌。不远处有着一个名为绿岛的小岛,有桥与岸连接。这个美丽的湖,便是“鳗鲤湖”。可能觉得这个湖名不够响亮,当地政府把它改名为“阳澄东湖”。阿兔以为这一改名有点俗气,好像在攀附阳澄湖的名气。真是画蛇添足了。
公园里有两处规模挺大的仿古建筑群。北面那片叫做“天伦随园”,南面那片叫做“玉山胜境”。名字取的很有人文意境。白墙黑瓦、飞檐挂角、高低错落、古色古香,一派明清风格,毫无现代仿制的痕迹。这两片建筑群,与公园并无违和之感,反而相得益彰。打听之后得知,这是当地的两个高档别墅区。阿兔闻之,有些扫兴。随之一想,估计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两个房地产项目为了拥有良好外部环境,曾经出资出力,于是也就释然了。
公园占地很大,阿兔未能走完。逛了一圈后,决定返回。回程走的是另一条路。走着走着,才知道是入园大道。两旁有着几处雕塑,都是以大闸蟹作为主题。最后见到了公园大门。那是一个形似螃蟹的造型。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巴解园”。原来这就是公园的名称。起先有些费解。为何取此园名?细想一下,便弄明白了。估计本意是巴城大闸蟹公园。为了显得优雅些,便把蟹字的“虫”省去了,并简略为“巴解园”,一下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了。
在巴解园东张西望之后,还是有着一番感慨的。
一是当地小小的镇级政府很有新的发展理念。拿出上千亩土地建绿养绿,挺有魄力。
二是昆山人、巴城人很是聪明。巧妙地把高档别墅的房地产开发与公共绿地建设结合起来,使市场性和公益性得到有机融合。
三是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度落到实处。坚持巴解园的免费开放,使更多人能够共享这一社会公共服务产品。
因此,应该为巴解园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