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活着
文/沈团
不想活的人太多了。
平日里,听人说起“哎呀,死了算了。”“活着太累了,还是躺在坟墓里舒服。”“死都死不起呀,更别说活了!”这样的话,就好像家常便饭一样。我这个标题,在网络上也早已不新鲜了。大家好像都在质疑生活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真的这么难找么?
人虽说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但又常常感受到个体的孤独,所以大多数人才热衷于寻伴结社。尽管找到伴了,有家人有爱人有朋友了,孤独感还是在所难免。于是,一个人走在黄昏的街头,忽然觉得生活的压力在独自承受,自身的存亡无人关心,甚至忧愁自己的存在给他人带来了麻烦与不幸,于是,不如死了吧?
生命真的如此不值得延续?
根据“人总是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原理,我想出了一个测试一件事物是否珍贵的方法: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它,我会怎样?
毫无疑问,一条生命的结束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任何形式的快乐。所谓“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快乐,恐怕有某种心理扭曲之嫌。即使是杀人犯之死,也不能让受害者的家人感受到多大的欣慰;相反,还给杀人犯的家人平添悲伤。若是觉得活着给他人带来了麻烦,难道你一死别人就轻松了吗?这不更为与你关联的人添麻烦?更别说自己的梦想了,就这么轻言放弃未免弱了点吧?
可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由。如果只是因为这样的牵绊而暂留世间,活着也确实没多大意思。
可是,活着其实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即使咬着牙、含着泪。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日剧《一公升的眼泪》中,主人公15岁时得知自己患了一种不治之症,虽然思维能保持活跃,但语言、运动能力及各种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丧失,最终瘫痪而死去。正值青春年少、和同伴嬉戏打闹的年纪,女孩亚也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渐渐不能行走、说不出话、咽不下食物。父亲拼命工作挣钱给女儿治疗,母亲辞去工作全职看护女儿,妹妹和弟弟也只能省吃俭用。这样的生命,是不是早点结束、来减少给亲人带来的麻烦才好呢?亚也并没有这么想,反而更加顽强地活着。即使最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也拼命用很难握住笔的手,一笔一划歪歪斜斜地写下日记,给身边的人以生存下去的鼓励。25岁时,亚也还是被病魔带离了人世,可是,听说过她的人都说:“看到亚也曾经那么拼命地活着,觉得自己也应该更努力地活下去。”
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这难道不是活着的最完美的意义么?
去年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又刺伤了多少中国同胞的心。那么多逝去的生命,应该让活着的我们更加坚强。看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读着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故事,眼泪和鲜血的温度,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活着,真好。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