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档案造假跨系统腐败制度篱笆 |
分类: 新闻时评 |
档案造假凸显“跨系统腐败”
文/沈团
近日,中央组织部通过12380举报网站通报了山西、广东严肃查处3起干部档案造假案件的情况。从通报的三起案件看,反映的都是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了伪造和篡改,涉及的内容包括年龄、身份、任职经历、违规获取公务员身份等。这种行为,搞乱了干部思想,严重损害了党在民众中的形象,使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越吹越猛,如果任其蔓延,将会贻害无穷。
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究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查档、借阅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程序,一般人员不得轻易接触;档案中涉及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等,正常更改程序严格,需要提供确凿依据。既然干部档案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为什么“档案造假”行为还是前仆后继、屡禁不止?究其根源,主要是干部人事管理存在漏洞,法律、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不强,监管机制执行不到位,惩戒力度不够。于是,在个人利益与权力的诱惑之下,很多人铤而走险,纷纷走上档案造假之路。
勿庸质疑,干部档案造假不仅是一个违法、违规的原则问题,更是涉及到部门形象和公信力的大事。在当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严刹“四风”的今天,遏制“档案造假”现象需把“制度篱笆”扎得紧而又紧。
首先,在加强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的基础上,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制度法规意识教育,时刻牢记法律和规定,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不因个人利益而去打“档案造假”的歪主意。
其次,加强干部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干部“带病提拔”倒查制度和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严肃查处弄虚作假的行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
另外,还要强化各种监督机制规范运行,广泛接受社会、媒体等的监督,大力清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切实做到“阳光权力”,坚决遏制干部选拔任用的腐败交易现象,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
一是以升官为目的,改年龄、改学历、改政绩。
二是为了获取某特殊利益。
一、是选人用人上要加大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民主评议和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二、是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和干部监督渠道。拓宽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公示工作。拓宽干部任前公示范围,除了在本辖区内媒体公示外,有针对性地在公示对象居住社区、原工作单位、拟任职单位进行公示,让熟悉公示对象的干部群众参与监督。采取领导班子绩效和领导干部表现定期公示、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综合评价等形式,实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制,提高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监督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录档案,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