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舌尖上的中国毁三观吐槽模仿娱乐 |
分类: 娱乐八卦 |
憋屈的“舌尖2”险陷模仿被无情吐槽
文/沈团
近日,正在热播的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遭遇观众们的无情吐槽。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主要表现在重美食还是重故事一直没有个定论,在最新的一期的舌尖2中,故事情节明显大于美食,这也是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主要原因。(新华网5月13号)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自开播以来,就成了观众吐槽的对象。舌尖2似乎有从一个美食节目变成一个故事节目的趋势,尤其是那个陪读妈妈的故事,引起众多网友的吐槽,这样的价值观严重背离人伦,教育方式也存在着畸形。
的确,相对于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来说,这一季似乎有许多不同之处,采用太多的故事来描述美食背后的疾苦,同时在部分镜头里据说还有模仿BBC纪录片之嫌,然而,模仿也许只是巧合,就算不是巧合,对经典的模仿也不失是对其的一种致敬,更何况这是在我们中国大地上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至于过多的故事描述,或许就像节目总导演陈晓卿说的那样:“ 《舌尖上的中国》要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隐秘关系。食物只是出发点,隐藏在背后的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特别的想展现的。”但是对于故事题材的选取,笔者认为价值观有失偏颇,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故事带来的示范效应,选材上应更具正能量,以至于在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的同时,从故事中展现出人性美和生活之美。
在中国,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大众化的节目,笔者认为不被喷,才是有问题的,在这么多观众眼中,不可能满足于所有人的口味,如果与《舌尖上的中国1》一样,可能会有许多人说缺乏新鲜感,觉得乏味而被喷,如果别出心裁,主张创新,有网友可能会说节目跑题,与作为一个美食节目的宗旨所不合。
因此,面对如此多网络上的评论、吐槽,我们应该理性的去思考和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定其不好的东西,争取下次改正,肯定其好的方面,争取下次做得更好,作为一个中国大众化的节目,少数人觉得不合口味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节目传递的思想却应该是正能量的,这样才能使绝大部分的观众喷之也无力,吐之也无心。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