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女孩得性幻想症报假警多次称被强暴

(2013-01-19 12:50:27)
标签:

性幻想

安全感

报警

强暴

情感

分类: 新闻时评

90后女孩得性幻想症报假警多次称被强暴

跳湖轻生的小郑在派出所

 

文/沈团


  “那晚,我正好在月湖公园散步,突然看到这姑娘,她老在湖边徘徊,看起来情绪很低落,两只眼睛直愣愣盯着湖面,我就预感会有事儿……”

  1月15日晚上,市民钱先生这样对海曙月湖派出所的涂警官说道,在十几分钟前,他刚拨通了110报警,说月湖公园一姑娘要轻生。而民警没想到的是,带回派出所后,这姑娘虽被救下,却一直埋怨不该救她。整整聊了一个晚上,民警才得知这姑娘是90后,还说自己曾被一名85岁高龄男子强奸过。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翻查记录,发现她多年来在各地报假警高达21次!

   轻生被救很不乐意,已多次离家出走

  姑娘年龄不大,21岁,上身穿件蓝色短款羽绒服和红色毛衣,下身穿了条黑色九分裤。

  小小年纪怎么就想不开了?处警的涂警官很纳闷,想跟她好好谈谈。可姑娘情绪很是激动,别说答话了,对民警压根就是视而不见。

  又是吵闹又想逃,“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不让走?我要离开,快放我走!”她提高了分贝嚷嚷道。

  “你坐下来,把事情讲清楚了就能走。”

  听到这样的允诺,姑娘松了口,“我是离家出走的,跟妈妈吵架,她让我去死好了,以前她还打伤过我,所以我就跳河了。我14岁时就离家出走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姑娘说,离家出走对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问到家住哪儿,叫什么名字时,姑娘又不回答了。因身份不明,民警想把她送救助站,可姑娘扬言:“要把我送救助站,我就一头撞墙自杀!”

  姑娘火气挺大,为了防止她再想不开,涂警官他们也不放心让她这么走,只好一步步努力让她打开话匣子。这才得知她姓郑,是杭州余杭一带人。

  连连遭强暴?多年来共报假警21次

  小郑慢慢开口:“不久前,我在老家被一个85岁的老头给强暴了。妈妈不关心我,哪怕现在你给他们打电话,一定也睡得安安稳稳的。我被强暴的事还上了余杭电视台的新闻呢!”她还说,当时是报过案的,可又说那个老头并没有被处理。

  强暴?这可不是小案子,那老头怎么可能没被处理?涂警官觉得不太可信,于是去查了她的报案记录。

  这一查才发现,小郑从2009年7月份开始,在杭州、萧山、余杭等各个派出所共有21次报案记录,要么是强暴,要么是猥亵,要么是盗窃,却没一次记录是真的,还因两次假报警被公安机关处理。每次都报假警,怎么回事?

  派出所民警不放心,找来心理专家咨询,得到了这样的分析:“这姑娘是得了一种叫性幻想症的心理疾病,有这种病的人常常会产生自己被人强暴的幻想。这种幻想很可能是姑娘长期缺乏安全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想用这种性幻想来暗示自己强烈需要保护。”

  专家的推测在之后的交谈中得到证实。小郑现在跟妈妈和后爸住在一起,平时缺少关爱,也没有安全感,她觉得自己不被人重视,这才连连报假警,又常常离家出走。

  昨天下午,小郑的家人赶到宁波。得知女儿的情形后,妈妈也连连表示,将更多地重视女儿,不会再出现之前那样的事了。道谢后,一家人坐上了回余杭的车。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可年仅21岁的女孩小郑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从简单的害怕到内心恐慌、恐惧,再到最后的心理病症,彰显出社会上目前存在未知危险和缺乏家庭关爱造成的身心伤害。

    一、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Ta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当一个人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的时候,那么Ta的物质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的时候,安全感相对在下降,那么Ta便通过在精神方面追求新的替代者,来满足Ta在物质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二、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三、心理学专家分析出的“性幻想症”表明可能是姑娘长期缺乏安全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想用这种性幻想来暗示自己强烈需要保护。

    四、父母对于小郑缺少关爱、使得小郑从小缺少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必须要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

    五、女孩提出“要把我送救助站,我就一头撞墙自杀!”,前不久新闻《记者暗访救助站被打》也充分说明了政府设立的救助站等同虚设,拿着公家的俸禄,不给老百姓办实事。

    六、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焦虑,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总是希望依靠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还会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对死亡异常的害怕。

 

 

 

本文由沈团(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