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史记》 司马相如劫财劫色

(2012-07-02 14:19:28)
标签:

司马相如

临邛

卓文君

梁孝王

《史记》

丢人

发泄

廉耻

劫色

劫财

文化

分类: 煮酒论史

解读《史记》 <wbr>司马相如劫财劫色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资料图)

 

《王立群读〈史记〉》是央视《百家讲坛》继《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 庄子〉心得》之后,在2007年重点打造的大型系列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独辟蹊径,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从汉武帝入手,为人们展示了恢宏的《史记》人物群像。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千年骗局,劫色劫财

 

临邛巧设骗局

 

在中国戏曲史上,“琴挑”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折子戏。“琴挑”一词最早源自汉武帝时期一位大文豪的浪漫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幼年时,他的父母怕他有灾,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犬子”。长卿完成学业后,知道了蔺相如的故事,便更名为司马相如。

 

凭借家庭的富有,司马相如当了“郎”,“郎”是皇帝的侍从。汉承秦制,规定家中有钱的人可以为郎。司马相如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骑兵侍卫),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司马相如喜爱的是写赋(一种文体),但是,汉景帝偏偏不喜爱赋。

 

后来,梁孝王进京,随同他一块来的有辞赋高手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相如立即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随梁孝王到了梁国。梁孝王让司马相如和邹阳、枚乘等人享受同等待遇,司马相文思泉涌,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但是,不久(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病卒,门客各奔东西。司马相如回到家乡成都。因家中变得穷困,没有谋生的手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王县长与司马相如是莫逆之交,司马相如来到后,王吉将他安顿在县城的宾馆(都亭)里。

 

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临邛县令王吉安置好密友司马相如之后,故意装出一副谦恭的姿态,天天到宾馆来看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开始每天还见见县令王吉,后来,县令来访,司马相如一律谢绝。司马相如越是谢绝,王吉越是恭敬,照样天天来访。

 

再说,临邛县有两位钢铁大王,一位是卓王孙,一位是程郑,两家都以炼铁暴富。按照时下说法,一位是卓总,一位是程总。两位老总听说王县令天天去宾馆看望一位贵客,还屡屡碰壁,非常好奇,于是,备下一桌酒宴,想好好款待一下人家,见识一下他的风采,顺便也宴请一下县长。

 

到了宴请这一天,王县令先来到卓王孙家中。此时,上百位宾客已经入席,等到中午,卓王孙才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前来赴宴;但是,司马相如推说有病不能赴宴。王县令一听司马相如不来,立即登门去请。司马相如一到,他的风采立刻震动了临邛的上流社会。

 

有趣的是,《汉书》和《史记》记载王县令亲请司马相如一事有一字之差:《史记》写的是“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写的是“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汉书》多了一个“为”字,“为”者“伪”也,即司马相如故作清高,假装不愿去赴宴。班固写得比司马迁更透彻,他揭示了司马相如和密友王县令的确是策划了一个大阴谋。

 

琴心挑得美人归

 

原来,王县令将司马相如安顿在宾馆里天天朝拜,意在造势,吸引卓王孙的眼球;果然,卓王孙上钩了:亲摆家宴宴请司马相如。赴宴之际,他又“千呼万唤始出来”,吊足卓王孙的胃口,哄抬自己的身价。

 

酒宴进行到高潮时,王县令把一张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马相如面前,说:听说长卿的琴弹得极好,希望能弹一曲以助酒兴。最后,司马相如拗不过,顺手弹了两支曲子。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司马相如有一个生理缺陷,就是结巴,但是,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王县令之所以让司马相如赋琴,一是让他如回避自己的弱项———口吃,二是发挥自己的强项———弹琴。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还亮出了绝技,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这位卓王孙有一个宝贝女儿卓文君,文君小姐刚刚守寡,回到娘家暂住。她非常喜欢音乐。司马相如早就把卓文君琢磨透了,卓文君精通琴瑟,一支表达爱慕的琴曲,正是司马相如打开卓文君芳心的钥匙。

 

原来,司马相如故弄玄虚、排兵布阵多时,要谋的就是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

 

司马相如应邀到临邛之时,随行车马非常之多,来到之后表现得举止文雅,加上他英俊帅气,整个临邛县无人不知。寡居家中的卓文君无缘相识,等到司马相如到自己家中饮酒,弹琴,文君从门缝里看见司马相如的风流倜傥,内心十二万分仰慕。两支求婚曲让文君小姐听得心动不已。

 

这就是所谓司马相如的“琴挑”,即用琴声挑动文君的春心。

 

酒宴结束,司马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侍女,直抒胸臆。卓文君奋不顾身,连夜从家中出逃,司马相如当夜带她离开临邛,回到成都家中。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

 

第二天,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而且,两个人已经离开临邛要回成都,气急败坏。不过,作为一个大汉帝国首富,卓王孙自有杀手锏:经济制裁,一个子儿不给!

 

老丈人无奈送大嫁妆

 

蜜月之后,两个年轻人立即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窘迫,卓王孙的经济制裁立竿见影。卓文君自幼长于豪门,富日子过惯了,哪里受得了穷?她说:假如你愿意和我一块儿回临邛,就是向我的兄弟们借点钱,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苦在这儿受穷呢?

 

最后,司马相如同意了爱妻的意见,变卖了车马,在临邛买了一处房子,开了个酒店,他让卓文君亲自站台卖酒(文君当垆),自己系着大围裙,和伙计们一块儿洗碗。

 

卓王孙千金回临邛开酒吧,并亲自“当垆”卖酒;卓王孙的女婿司马相如和佣人一样打杂,实在让卓王孙丢人现眼,卓王孙因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自己引狼入室。司马相如拐走女儿,是因为自己请司马相如到家中赴宴,而此事又是王县令做的婚托儿,总不能和县长翻脸吧?卓王孙有苦难言;二,自己的女儿放着千金大小姐不做,竟然不知廉耻,与司马相如私奔,让卓王孙脸面尽失,三,女儿和司马相如的酒店如果开在成都,眼不见心不烦;可他们竟然把酒店开到临邛,生意做到家门口,尽人皆知,这真叫“丢人丢到家”!

 

卓王孙又羞又恼,却无处发泄。文君的兄弟和长辈纷纷从中斡旋:卓王孙啊,你只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又不缺钱;文君已为人妻,生米已然成熟饭,司马相如也算个人才,文君完全可以托付终身。

 

卓王孙万般无奈,只好花钱消灾,分给文君一百名僮仆,一百万钱,另有一大笔嫁妆。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立即关闭酒店,打道回成都,买田买地,富甲一方。

 

 

    本文由沈团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