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编制花瓶教学设计
(2022-04-01 12:21:19)分类: 劳动课随笔 |
课题:编制花瓶
一、教材分析:
“编制花瓶"是七年级"工艺制作"模块项目二的学习内容.编制工艺是指利用柳条、棕叶、竹片、藤条等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经设计制成的具有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作品。生活中的编织品很多,有实用品也有工艺品.本项目选用的是一种新型藤编材料.颜色丰富,质地较软,容易塑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编制完成作品.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有些同学有一定的编制基础.本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原有小学阶段编制花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激发潜能,发挥创造力。
三、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好奇。实践操作,掌握平编、绞编的技术要领。图片展示,开拓思维,引发编制技术的多种制作和思路的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花瓶的结构、设计,教师示范操作技能。展示后进行互评、自评、师评,发现优缺点,提高技能。
四、学习目标:
1、了解花瓶编制的工具材料.
2.初步掌握平编和绞编和米字起编的基本技术和编制要领.
3.通过学习,能基本了解纸藤花瓶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领,分小组完成花瓶各个部分的编制任务.
4.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5. 通过技术要领的学习,培养精益求精的、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和技术意识。
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探究,了解花瓶编制的材料和工具.知道花瓶的结构.
2、通过老师示范,师生互动,知道平编、绞编的技法。
3、通过展示评价,发现不足,找出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步骤图纸,找难点,能根据小组任务完成花瓶局部的编制.
难点:米字起编,平整。绞编松紧合适,收口美观。
七、工具与材料:
工具:笔、直尺、胶水、尖嘴钳
材料:12根45厘米白色铁丝纸藤,10米铁丝纸藤或无铁丝纸藤。
八、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猜一猜照片中的老师在做什么?编制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编小篮子。
老师:老师在进行柳编的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跟随老师展开活动。认真思考老师提问并回答。
明确课题。课前热身激发学生热情,激起学生好奇。)
2.导入新课:
老师:编制工艺是指利用柳条、棕叶、竹片、藤条等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经设计制成的具有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作品。除了柳编还有哪些编制品种?
教师:柳编、棕编、竹编、藤编、草编
3.知识探究:
探究一
教师引导: 看实物,学着观察。知道材料的性能特点。同学间讨论老师的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编制工艺有一个大体框架了解。了解多品种的编制产品。
(1)探知编法
花瓶主要运用了两种编法,平编和绞编。教师讲解概念。
(2)学生初探编制
教师提问:同学们用纸藤编制过吗?
老师讲解并演示编制平编、绞编,请学生上来互动体验,其余同学认真观看。
教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初次尝试编制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的编制奠定基础。
探究二
(1)工具材料介绍
(2)编制花瓶有几部分组成?
瓶底、瓶身、瓶颈、收口
(3)老师讲解编制花瓶的工艺流程:
米字起编——编制花瓶底——塑形——镂空瓶身——编瓶身——编瓶颈——花边收口
【设计意图】教师的图片示范,有助于学生清晰明了编制的技术,知道技法的具体运用。
探究三
教师提问:观看书本制作步骤,请学生讲讲难点在哪里?
老师讲解并展示图片制作要点步骤图。
(1)米字起编。(将 3 根45 cm 长的白色铁丝纸藤并成一股, 按照“一横、二竖、三左、四右”摆成米字形。
(2)编制花瓶底。(用 1 根 3.2 m 长的蓝色铁丝纸藤, 将绳头勾在米字底中间,围绕中心顺时针一上一下编绕3
圈)。
(3)错位编制,一下一上围绕主藤经线再绕 3 圈。
(4)加入 1 根 2.4 m
长l蓝色铁丝纸藤,把两根白色铁丝纸藤合并成一组主藤经线,两根蓝色铁丝纸藤作为纬线绕着经线进行绞编(上绳往下,下绳向上),顺时针绞编3
圈。
(5)塑形。把 12 组主藤统一往上折(此处可借助水杯、花瓶等物品塑形),继续绞编9
圈。完成后,先用尖嘴钳夹断多余纬线,让纬线末端勾住附近经线,再用尖嘴钳夹实, 围绕经线压紧拉直纬线塑形。
(6)镂空瓶身。 把相邻的两根经线用尖嘴钳两两相交,拧绞在一起。完成一层后,
再错位和相邻的主藤拧绞,一共拧绞三层。在拧绞第三层时把两根主藤交叉在一起, 在花瓶腹部做出镂空花纹。
(7)编瓶身。将 1 根 2.4 m 长蓝色铁丝纸藤对折,套入第三层白色铁丝纸藤交叉处,继续围绕经线绞编 6
圈做瓶身。(随时拉紧经线, 调整塑形)
(8)编瓶颈。瓶颈部分相邻两根经线交叉合并后,用 1 根 2.4 m 长的纬线对折套住交叉点绞编 6 圈,
绞编时瓶颈微微向外扩,做到紧密匀称,收尾时用尖嘴钳剪断多余绳头,弯曲固定。
(9)花边收口时打开双根并列经线,把单根经线向右隔两根弯一个绳头,勾在第三根经线根部 , 弯曲成弧形,每个小弯头用钳子夹紧
, 剪断多余经线,依次向右收口。最后一根收在第二根经线根部。11.余下的另外一根经线向左边隔一根弯一个绳头,勾在第二根经线根部 ,
弯曲成弧形,每个小弯头用钳子夹紧 , 依次向左收口。最后一根收在第一根经线根部。整理修剪主藤经线收尾,弯曲成弧形。
4.实践体验:
分小组体验花瓶编制的不同部分。第一组:瓶底的编制,第二组瓶身的编制,第三组瓶颈和收口的编制
技术要领提醒:
瓶底:平整牢固
瓶身: 松紧合适 不露线头
瓶颈和收口 :松紧合适,器形完美
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实践尝试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编制技术,问题的提出,有助于让学生引发思考和引起注意。
5.展示与评价:
教师提问:
1.小组内学生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自己评价
3.教师评价,总结。
6.课后拓展
图片展示, 编制工艺还有很多,可以继续研究学习传播。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发现了很多问题。初一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对于新的课程内容,很难一下子就进入状态。所以老师在教技法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大部分同学。展示的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展台,或者做一个大的实物,让同学们都看得清,学得会。时间紧张的话,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分2课时来完成。先教单个的编制方法,然后再组合成花瓶的编制。本课是一种尝试,当与不当,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指正。
前一篇:《袜子娃娃》上课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