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大梅山之护圣禅寺

(2016-04-19 19:03:07)
http://s7/mw690/0032ah70gy712mvV13026&690

        去年7月26日,去了横溪梅岭山区,也到访过护圣寺,当时寺院正在修建,现场一片狼藉,没有仔细观看,亦没拍照......。
        回来后写了博文《灵秀横溪----走访大梅山记》,星向远方2013老师在评论中问我在护圣寺内有没有见到过宋塔明碑。对此、我一直记挂于心,有机会一定要再次造访。
        前天(星期日)上午,又去了护圣寺,在寺前寺后转悠搜寻了数遍,找不到宋塔,在殿前看到这个石刻件,看看是有些年份了,但感觉不是宋塔,用手机拍了照片传微信给星向远方老师,他马上回复说不是,在殿内,旁有明碑。
        当时殿内正在做佛事,我在门外张望几下,一位年轻的和尚师傅出来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想看看宋塔,他说在旁边的另一座大殿内,遂陪我前往。
        
http://s5/mw690/0032ah70gy712mwLN2Y44&690

http://s13/mw690/0032ah70gy712mwSR3e2c&690


       在另一座大殿大门进去右边的墙角处,有2个雕刻精湛的佛像石刻件,这就是有800余年历史的南宋石塔(残缺)。
http://s10/mw690/0032ah70gy712mx2S0h29&690

http://s4/mw690/0032ah70gy712mxboJR73&690

http://s15/mw690/0032ah70gy712mxhS6W4e&690
         

        师傅说:我们开山祖师法常禅师的墓塔在寺后的山上,我陪你们去。
        真是求之不得,我是连连道谢。
        法常禅师的墓塔位于寺后不远处毛竹林中的山坡平地上,环境清幽,一看是新建的。墓碑上刻有:唐法常禅师墓塔遗址     旁附虎       公元一九九九年四月。
        墓塔立于2012年12月。
       据师傅介绍:法常禅师的墓塔一直来就是这个位置,在“文革”中惨遭灭顶之灾,所有物件全部敲毁,并被夷为平地......。
       在三年前立了灵塔、石虎、供桌等,以示纪念之。
http://s6/mw690/0032ah70gy712mxzkWha5&690

http://s6/mw690/0032ah70gy712mxKXE985&690

http://s11/mw690/0032ah70gy712mxW7sS9a&690
     
       法常禅师被后世公认为大梅山的开山祖师,湖北襄阳人,俗姓郑。据《佛光大辞典》记载:生于752年,卒于839年。幼年岀家,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后云游拜师,其容貌清峻,性度刚敏,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二十岁的时候,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到江西参禅于大寂,即马祖道一。
       法常是禅宗初祖达摩的第九代传人,即六祖慧能的第四代传人,可知大梅法常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此后大梅法常在大梅山创立了保福寺、护圣禅寺使本区域成为禅宗嫡传系统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因为如此,才引起中外高僧在唐宋期间对大梅山禅风的崇仰。
http://s9/mw690/0032ah70gy712my8Me448&690

http://s6/mw690/0032ah70gy712myKkMR15&690

http://s9/mw690/0032ah70gy712myVM0M88&690
                                                            《大梅山护圣禅寺重建记》
        此田由禅师耕公住持大梅山护圣寺之明年,予自东湖谒焉,授馆于上方。一日,耕公偕予行廊庑间,环视众宇而语予曰:”兹寺之所以翚飞而轮灭者,先住持青山禅师目公成绩也。公既化去三十有一年,而予忝承其之,每以前人功业泯无闻是惧。今幸辱予子之临,敢托为文以记焉,予谢以弗敏。它日复以为言,予不得辞也,谨按郡垂。大梅山在四明郡城东南七十里。汉梅子真尝隐其地,故曰梅山。今山有梅仙岩、仙人井,盖其遗迹也。而景德传灯录及寺之碑版所载,则唐车禅师亦居是山,至贞元十四年。法常禅师既得心法于马祖一禅师,乃自襄阳东游海上,入是山而乐之目挂锡焉。初盖庵于山之北麓,纫荷为衣,采松为食,韬光泯迹,若将终身。时有僧自监官来,入山迷路至庵所,见师问曰:”师居此山几何时耶?“师曰:”但见四山青又黄。“僧又问以出山路,师曰,”随流而去。“师于是即其山深处以结茅焉。山之北麓是为保福寺,而其深处则今护圣寺是也。师之居山时,马祖遣一僧至,问曰:”师见马祖,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师曰:”马祖向我道,即心即佛。“僧曰:”马祖近日佛法又别,又道非心非佛。“师曰:”任它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举似,马祖曰:”大众,梅子熟也。“由是道声若闻,学徒群至。开成初,遂成兰了、若,曰上禅定寺。不二、三载,众赢七百。后,师示寐阇,维得五色舍利,遂垒石西而塔焉。师平居有象虎驯伏左右,师化而虎亦随毙,故今塔旁有虎冢也。会昌间,寺以例废。大中复教,重兴缔造,仍得请寺朝赐额,曰“观音院”。晋天福中,有慧明者居之。明再传而至道宁,撤众宇而新焉。宋大中祥符初,始改赐今额。嘉佑中,子蟾者,尸寺事。既复兴栋宇,且垦田,岁入千斛,植树计万数,门庭遂以恢廓。宣和初,部郏史符有司厘为十方;命择人而主之。于是润之甘露,法明处之,天宁相继,以祖道阐禅,遂广禅林之伟观焉。嘉定中,寄庵师宗相,有兴建功:复罄其私垦横溪之田,工以万计。元至顺三年,寺院于灾,未几而目公至。公素有德誉,远近皈心;遂锐意兴复。明年建大殿,造佛天像。又明年,崇宝阁。不十年而尽复旧观。可谓中兴于兹刹者矣。谓兴建乃有为功业,其视无为之道,固若有径庭焉。然古之荷大法者,曷尝外事以为化,改有以游戏三昧而幻成宝坊者矣。如来世尊,盖尝有云: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岂不然哉。然自像教东被,塔庙之盛,辉映于海内者几千万区。而兵兴以来廿余年间,焚毁轥践之余,殆化而为丘墟榛莽矣。幸以穷僻之隅而仅获免者,又率多破坏,如逃亡家,求其如兹刹之归。然整饬者,复几何见耶?故予不能不大为法门叹也。耕公以丛林伟望,所以振坠起仆于是寺者多矣。顾乃不以一毫自录其功,而汲念前人之勤劳而思有以垂永于无穷,可谓能以荷法为心而独出于等夷者矣。目公,本郡人,嗣东州永禅师;耕公,天台人,嗣竹泉禅师。复言师志,慥本宗师宝生先莅事时,皆有缮治完葺之功,今退休居寺之东堂云。
        洪武八年岁在乙卯十月既望,前四明万寿禅寺住持沙门清浚记。前国子上舍生天台王寓书并篆题。

http://s7/mw690/0032ah70gy712mz24vk06&690

http://s4/mw690/0032ah70gy712mz8XQvd3&690
    
        在南宋和元明时代,大梅山的梅仙古迹和法常禅风,仍多被文人学士传诵。入明以后护圣寺由耕公和尚承继目公事业。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大梅山禅风从元末逐渐衰弱。洪武八年、康熙元年、八年、二十年几经兴衰和重修,规模却愈来愈小。明清以后,城镇佛教比地处高山僻壤的山林佛教略显兴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变革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清末,2座禅寺仅存数名僧人,几乎被世人忘却。1984年,日本学者村上博优考察大梅山时,保福寺已经废颓,护圣寺仅存数栋低矮的殿堂。九十年代护圣寺化为一块平地,幸存一块《大梅山护圣禅寺重建记》碑,记述了大梅山从梅福归隐至明代初年的兴衰经历。
http://s5/mw690/0032ah70gy712mzhuFm64&690

http://s9/mw690/0032ah70gy712mzqHPOd8&690

http://s5/mw690/0032ah70gy712mzTfwwd4&690
         唐开成元年(836年)建寺,名曰上禅定寺。
         唐会昌五年(845年)寺以例废,史称会昌法难。
         847年----859年,大中复教,重兴缔造。改名观音院。柳公权书其额,但僧众已不能达到“众赢七百”的盛况。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今额,名曰护圣禅寺。
         乾兴元年(1022年)僧道宁重建院,有常住田172亩,山25040亩。
         宋徽宗宣和初年,被定为十方住持院,或称十方丛林。
         元至顺三年(1332年)寺院遭灾,目公锐意共复,不十年,而尽复旧观。
         明洪武八年(1375年)因元末明初二十余年的兵祸战乱,寺院遭焚毁躏践。耕公重建护圣寺,并立碑石一通,留存今日。
http://s12/mw690/0032ah70gy712mAEFLl5b&690

http://s14/mw690/0032ah70gy712mAN7kN1d&690

http://s2/mw690/0032ah70gy712mAX4v741&690

http://s14/mw690/0032ah70gy712mEaczP4d&690
        大梅山环境清幽,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到处是崇山峻岭,林木葱翠。回望历史的脉搏令今人思绪万千,曾经的佛国名刹,不只是众赢七百的盛况,还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修行场所。若是今人能发心复兴昔日辉煌,使佛门圣地重放光芒,继承如来家业。对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和平都能起到不可限量的利益,所获的功德福报亦无量无边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