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系义渡,有田四十亩供岁时修船工费。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知县陆敬德立碑石于梅墟渡口侧田数俯载碑内。对江的外夏渡口位于庄市甬江村慧济庵前,渡头有新义亭,建于清代中叶,与南岸梅墟渡口相距550米。1970年改干砌条石道头为水泥路堤,长130米。1984年置5吨3马力木质渡轮2艘,每船船工2人,日均客流量250人次。由甬江村经营管理。1987年以20客位的钢质渡船替换原木质渡轮,因钢质渡船不舒适,1993年又建造一艘20客位的木质机动渡船,替换钢质渡船。2003年1月28日,往返于镇海区庄市街道甬江村与鄞州区梅墟街道的391路公交车的开通,梅墟渡于同日撤渡。
http://s10/mw690/0032ah70gy6OQm0xdfH39&690
梅墟古渡口遗址。这张照片摄于2011年4月中旬的一个雨天,这是刚刚从照片上翻拍过来的。
http://s5/mw690/0032ah70gy6OQm1kAoQ44&690
今天下午拍的,正是涨潮的时候,水位有点高。
http://s8/mw690/0032ah70gy6OQm1xJ31b7&690
http://s16/mw690/0032ah70gy6OQm1J1XF5f&690
据志书记载:1949年5月24日上午,解放军三野七兵团二十二军六十六师进抵镇海县境。25日,六十六师一九七团渡江至梅墟渡口上岸,沿江南追击,下午,小港解放。26日,解放军从小港继续追歼国民党残部,推进至大碶、柴桥......
http://s6/mw690/0032ah70gy6OQm1QTRz85&690
甬江对面是甬江村外夏自然村渡口。
http://s2/mw690/0032ah70gy6OQm1YIZH11&690
站在古渡口的台阶上向梅墟老街拍摄,清楚地记得沿着较长的台阶往上走右边是成排的老房子(右边樟树部分,房子朝东),延伸至碶门跟。左边有座厕所,紧挨着是至少有20多间老房子,沿江岸而建(朝南)。都是店铺,至今古迹无存。
http://s15/mw690/0032ah70gy6OQm28r5cce&690
这是约50厘米高的石桩,应是以前系船用的遗存吧。
http://s10/mw690/0032ah70gy6OQm2gXlnf9&690
走上渡口后,这就是梅墟老街菜场,两幢白色的房子原来是菜场中心位置,原是用几十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的棚屋,人们都在屋内买卖交易,免受日晒雨淋之苦。
http://s5/mw690/0032ah70gy6OQm2mJEg24&690
叹如今,千年古镇梅墟,老街的面貌已找不出一点儿痕迹了,唉,徒留一声长叹!
http://s4/mw690/0032ah70gy6OQm3wWbh13&690
从明州大桥绕道至甬江村外夏自然村,芦苇丛中的这条通道就是外夏古渡口,站在江堤上拍摄的。
http://s12/mw690/0032ah70gy6OQm3OFvB2b&690
走下江堤,想去渡口岸边看看,走了10来步,鞋子沾满了涂泥,没法子只能回身......
http://s1/mw690/0032ah70gy6OQm3UnBK30&690
回到江堤上,向梅墟拉近镜头再拍一张。
http://s11/mw690/0032ah70gy6OQm41QAG2a&690
转身向外夏再拍一张,甬江村的北面是由一代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兴办的宁波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