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大的孩子叫宠物,用大的孩子叫人物,骂大的孩子叫废物,揍大的孩子叫猎物
(2025-10-23 08:48:31)
非常有道理的一段话:“惯大的孩子叫宠物,用大的孩子叫人物,骂大的孩子叫废物,揍大的孩子叫猎物,男孩要贵养,女孩要富养。教育的本质,不是棍棒出孝子,也不是严师出高徒,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惯大的孩子:叫“宠物”(缺乏独立性与抗挫力)
孩子吃饭时父母追着喂,小学后仍不会自己穿衣,遇到作业难题就哭闹放弃
骂大的孩子:叫“废物”(易自我否定,形成负面自我认知)
孩子考试失利,父母骂“怎么这么笨,猪都比你强”,后来孩子不敢主动回答课堂问题,怕“说错被嘲笑”
揍大的孩子:叫“猎物”(易胆小怕事,充满不安全感)
孩子不小心打碎碗,父母直接动手打,此后孩子在家做事小心翼翼,甚至藏起自己的错误不敢说
本质问题:父母懒于花心思,用“驯兽”式粗暴方式教育
父母嫌教孩子整理玩具麻烦,要么替孩子收拾,要么孩子弄乱就骂,导致孩子小学仍没有整理习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棍棒、严管)
心理学“镜像神经元”——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言行直接影响孩子行为与心态
经典支撑:陶行知“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反对“事事控制”
孩子想报绘画班,父母不强迫“学钢琴更有前途”,而是带孩子体验两次绘画课,尊重孩子选择,孩子后来主动坚持练习绘画
非物质堆砌,核心是父母先活成榜样
父母给孩子买名牌书包,自己却在公共场合插队、随地扔垃圾
父母深夜读书→孩子不沉迷游戏:爸爸每天睡前读1小时历史书,孩子也跟着拿绘本翻看,周末主动说“我想和爸爸一起看书,不想玩手机”
-
父母待人谦和→孩子不飞扬跋扈:妈妈买菜时会跟摊主说“谢谢”,收到快递会对快递员说“辛苦了”,孩子在幼儿园主动帮同学捡玩具,还会安慰哭闹的小伙伴
苏霍姆林斯基“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家庭教育的根本方向
孩子的问题(胆小、自私等)多源于父母过往的不当反馈(指责、过度溺爱等)
父母怪孩子“自私不分享”,却从不让孩子自主支配零食——每次孩子想留一块饼干明天吃,父母都强行拿走分给亲戚小孩
不“驯”孩子,先让自己成为值得孩子模仿的人(拒绝原地踏步,践行正面行为)
妈妈想让孩子“爱运动”,不再只嘴上督促,而是每天早起半小时跳绳,孩子慢慢主动加入,周末还会拉着妈妈去公园跑步别总想着“驯”孩子,
先把自己活成值得孩子模仿的样子,才是教育的根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