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积累,就是不断置换的过程!最好选择稀缺性高的事物
(2023-04-01 16:39:57)分类: 投资理念 |
很感慨退休之后的这一路坚持,也有缘结识了许多读者朋友。
我知道有读者是一路陪伴的,但是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人把这九百九十九篇都阅读过,如果有,那我们聊天应该是有共同话题的。
我做事不喜欢急于求成,也不贪多。本质上就是不追求速度,也不追求数量。
这两点,其实是有些逆人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希望短期内达到一个结果,而且结果越好越高兴。
并不是我有意而为之,故意不追求快和多,因为这些年的经历和思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也是适合自己的方式。
正是因为对于事情不急于求成,也不贪图多么好的结果,所以才能在每一日的经历中心平气和。
但是我特别尊重规律和人性,这也是多年时常思考的问题,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我是一点都不会分心。
但是对于能帮助自己而且自己能控制的领域,我还是肯琢磨的。
我曾经比喻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游乐场,里面充满了各种游戏。
比如财富的积累,在我很早之前,就有了这么一个意识,今天我分享给各位读者。
刚刚步入江湖的时候,孑然一身,穷得要命,我问过自己两个问题:
1、财富能做什么?
2、什么能变成财富?
那时候格局比较小,财富没有那么多引申意,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钱财。
其实,这是个自问自答的对话,既然自己抛出来问题,那么就由自己回答。
财富能做什么?我给的答案是:换取资源。
这个资源比较笼统,举几个例子,比如:物品、人脉、时间、体验等等。
物品:很好理解,买个苹果、房子、鲜花,这都是钱换成了物品。
人脉:也是需要钱财去换取的,即使是有血缘关系,我们也要在经营中花钱,更别提深处江湖里所积累的人脉了。
时间: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花费一些钱财去获得一些他人的时间,让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比如请一位医生帮忙看病,理论上医生的时间就是一种资源。
体验:花钱去旅行,看电影,看个演唱会,本质上也是花钱获得体验。
但是,现在很多资源都是综合体,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比如买一顿饭,这里面既有食材成本,也就是物品资源,也有厨师和服务员的时间成本。当然服务者的态度,也是体验的关键因素。
那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什么能变成财富呢?答案也是:资源。
这个我不过多开展聊,把上面的反向思考,大家就清楚了。
所以,本质上,我们的江湖财富的积累,就是不断把财富换成资源,再把资源换成财富,周而复始的一个游戏。
换一种说法,也是不断置换的过程。
然后,大家结合两点规律:
第一是物以稀为贵。
第二是人多的地方需求多。
其实,这就是我早期做生意的宝典,也是自己体系内的原则。
我相信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只不过每个人的悟性不同,领悟能力高的人,可能以这个规律能参悟到更好的机会。
我把上面的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下,并举一个例子,但是举例不是为了限制大家思考,而是抛砖引玉。
如果大家想积累财富,无非就是利用资源的转换,当然这里我不过多展开资源是什么,三百六十行呢,商品也不计其数,那就没完没了了。
但是原则是这样的,你选择的资源类型最好是稀缺的,然后往人多的地方经营。
关于稀缺,只要是有积累财富和投资的思维,就应该选择稀缺性高的事物。
很多人没有思路,我用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以前信息不发达,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跨地域的倒买倒卖就能制造稀缺性,这也是我曾经抓住过的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我转型进入IT行业,那是整个行业初级阶段,大家记住一点,任何事情的萌芽阶段,都是稀缺的。
这个也非常好理解,因为市场规则的不严谨,竞争对手少,以及未来市场的广阔。
这几年,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付诸笔墨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应该是能帮助到各位读者的。
只是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感觉不明显,授人以渔的方法也没那么快奏效。
但是,一旦大家在思考中开窍,那受益将是终生的。
比如学习,不同老师方法不一样,一种老师教做人做事,一种老师教做题方法,还有的老师直接告诉答案。
从感受来说,肯定直接告诉答案的老师让学生更喜欢,但现实中为什么没有老师这么做?
因为老师知道,在人生的路上,充满了未知,没有什么答案是一概而论的。
即使是考试,如果平时都作假,为了应付答案而做题,那么高考怎么办呢?总有些难关是要靠本事去度过的。
我这些年,生活与工作中,也帮过不少人,有的是直接给答案,比如建议别人在好的时机买房子,但是这种结果都不会好。
说到底,他自己没领悟的东西,别人说给他听,也是没法做到的。即使做对了一次,但后面还是会错。
可是,有些生活中我给出比较大方向建议的人,反而会更好,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些信心,也通过思考挖掘自己内心的潜力,最终形成的本事也是自己的,相当于自己找到了答案。
今天有位读者提醒我:“寿老,我看您马上快写1000篇文章了,而且每篇都是长文。说来惭愧,我每天抽五分钟时间看,都坚持不下来,枉费了您的付出。但是,我还是在您的文字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面对一些选择,都能想起您文章里说的一些话。”
“您说过,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开始我还没有理解,后来我发现免费的东西在人性里是不珍惜的。我家小孩6岁,以前吃饭爱挑食,还浪费。后来想到您曾经说过的这个道理,我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每一顿饭,都在孩子的零花钱里拿走一块钱,跟他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顿饭是你靠自己的零花钱换来的,浪费与否吃与不吃,你自己决定。”
“后来,孩子发现要扣一块钱,对待每一顿饭都吃的很认真,而且一点也不浪费,养成了很好的饮食习惯。但是寿老,看您的文章,我并没有怎么打赏过,可能是自己没有这个意识也可能有点节俭,我也在想,如果每篇也打赏下,肯定更加重视,这样坚持过来,是不是能提高的更多?”
我觉得这位读者是有境界的,第一能够学以致用,第二她会对自己进行思考,并没有在中年以后固步自封,还在不断审视自己。
这位读者的经历,本质上就是思维上面意识到,然后行动上面紧跟步伐。
如果说能意识到资源和财富的转换,这是思维层面的领悟,那么在行为方面,就要有付出,进行理论结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