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6-10-11 08:25:39)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教学随笔)
陈敦武
教材是例子。同样,对于作文来说,教材更是例子。我每次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除了讲解基础知识之外,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是必须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地,哪怕学生理解模糊,一知半解。讲的次数多了,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时候一定会让人欣喜。每篇课文的构思、取材、主次、详略、材料安排甚至修辞、说明方法等等,都要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清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深入浅出讲解作文的方法。另外,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读朗读课文,感知语言,内化语言,争取把每个句子写通顺。当然,作文的提高主要靠的的还是实践,要求平时多阅读课外读物,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利用电视、电脑、报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资源,延伸语文的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写好日记或者周记,日积月来循序渐进,学生作文水平总在慢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就作文教学进一步提出,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在这段叙述中,关键词是自由表达,让学生养成自由表达的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把作文当做乐事而不是苦事,在作文中体会语文学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让学生减少少对作文的敬畏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样也会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熟读范文,熟读古诗词,因为语言有个内化的过程,读得多了,读的通了,写起来才会通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深入讲解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学生的作文,不怕他们有模仿的痕迹,教师心里要明白,我们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培养作家。在小学阶段,只有多读,细细体会,多模仿,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
其次,要求学生时刻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只有对自己的写作对象熟悉了,才会下笔千言,侃侃而谈,行文时才会如行云流水。平时让学生多写日记,在日记中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不断积累生活的素材。这样,每次作文时自然有话可说了。
另外,要时时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快乐。要求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尽可能的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作文后及时讲评,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多加赞赏。用语言或者评语对学生的作文给与充分的肯定,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自信力怎么能得不到加强呢?
当然,告诉学生作文时也不是非得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记叙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作文的材料甚至可以来源于书报杂志或者是媒体,只要作文的材料是真实的就可以。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但是作文也不是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只要主要材料是真实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恰当的虚构。但是虚构必须以遵循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同时,也得告诉学生,是不是真实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呢?也不是的。在作文时,还要求对事实材料生活素材进行恰当的筛选,所写的材料要是真善美的东西,健康的东西,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东西。比如,日常生活中打架骂人的脏口和脏话,是忌讳写进作文的。还有涉及个人或者家庭隐私的东西,最好也不要写进作文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