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最近一两个月丫丫反常的性情和行为不断挑战着崇小六的神经底线,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时时都在问自己:“她这是怎么了?是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我也每天不止一次地对她咆哮:“你这是怎么了?到底你想怎么样?”,徒劳期待能从她嘴里听到什么实质性的回答。当我终于向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朋友诉苦时,她异常冷静颇为权威地说“Trouble Two啦!”妈呀!原来如此!Trouble Two终于如期而至不请自来了!
Trouble Two又称Terrible Two,指的是孩子二岁时开始制造麻烦的这么一段时期。丫丫一岁时听说过这么个名词,但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已经几乎快要忘记了,没有想到真的就在她临近两岁时发生了。
临床表现
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喜怒无常,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爱哭,更爱带着哭腔说话。在家里尤为放肆,在饭桌上尤为折腾,从以下几个场景中可见一斑。
场景一:丫丫高高兴兴在图书馆玩了一上午,回到家坐上座椅就喊“饭儿,饭儿”,把饭拿到她面前又说“不要”,把饭拿走又接着喊“饭儿,饭儿”,把饭拿来又是“不要”。反复几次我的耐心耗尽后就不理她了,她就哭着喊“妈妈,抱抱”。我尽管很纳闷为什么突然又要抱,但还是气哼哼极不情愿地将她从座椅上抱下来生硬地搂在怀里,她把头搭在我的肩上搂着我的脖子就开始嚎啕大哭,竟然一直无比伤心地哭了十几分钟,似乎有满腔的委屈要发泄。结果哭得我气也消了,心也软了,鼻子也酸了,抚摸她的后背安慰她。终于哭完了,大概这下心里舒服了,她抬起头满脸泪珠地冲着我一笑。问她还吃饭不,她说要,重新回到座椅上吃了起来。烟就这样消了,雾就这样散了,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场景二:又到了让我头疼的吃饭时间,忐忑不安地将装着饭菜的小碗和勺子摆在了丫丫的面前,心里寻思着这回她又会怎么耍。果然不出所料,她依旧是和勺子较劲。首先不是每次都能够准确地将食物舀到勺子里去,其次虽然已经能够将勺子送到嘴里,但平衡还是掌握得不太好,勺子在到达嘴边前就开始倾斜,导致上面的食物提前掉了下来。用不好勺子还一定要用,甚至吃面条也一定要挑战高难度的勺子,不允许我帮忙,更不允许自己的另一只手帮忙。这种执着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虽值得嘉奖,但她的耐心又非常有限,尝试几次均告失败后就暴怒,哭着用勺子将饭菜横扫到墙上,用手抓起饭菜扔到地上。我的耐心更加有限,只能容忍她吃饭时不小心掉在桌上地上身上头上的食物,绝不能容忍她故意制造的狼藉。结果本应美美享受的用餐时间再一次以我气得五脏俱裂和她哭得声嘶力竭而告终。
场景三:还是在吃饭时,饭菜端上后丫丫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太难得了,我高兴得回到厨房接着干活。可好景不长,不出三分钟就听到她哭喊“手,手”。跑过去一看,手没怎么样啊,问她手怎么了,哭喊:“擦擦,擦擦”。哦,原来手上粘了饭粒。把手绢给她让她自己擦,她擦了半天没把饭粒擦下来,哭喊:“妈妈擦”。帮她擦干净后才平静下来接着吃,我回到厨房。不出两分钟又听到她哭喊“妈,饭儿”,跑过去一看,她低着头想把掉在腿上的饭粒抓起来却怎么也做不到。帮她将饭粒捡起后她接着吃,我回到厨房。不出一分钟又听到她哭喊“妈,妈”,跑过去一看,还是老问题,不是手上粘了饭粒一定要擦掉,就是哪里掉上了饭粒一定要捡起。我忍无可忍了:“吃个饭怎么这么多事儿!吃完了再洗手不就得了!!我最后一起收拾!!!不想吃就给我下去去去去!!!!”
病因分析
随着二岁丫丫四肢功能的逐渐健全和成熟,她已经能够撇开大人的帮助而独立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甚至可以去帮大人拿些东西了。随着她大脑发育的日新月异,她不但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话语和捕捉大人肢体语言所传达的微妙信息,而且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了。这些在短短一年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怎能不让这个原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小人儿欣喜若狂到对自己实际上依然有限的能力产生了脱离实际的自信和高估?
场景一中,丫丫以为她已经可以用指令来操控妈妈了,想看看经常要求自己听话的妈妈是否也能够一样做到听话。结果,她的指令在妈妈面前不堪一击,妈妈的权威依旧岿然不动,梦想和现实间的巨大落差给她来了当头一棒,让她立刻崩溃,极度渴望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找到慰藉,以抚平她那颗受伤的心。
场景二中,丫丫觉得自己和大人虽在身高体重上还差距甚远,但在行为举止上应该可以做到平起平坐了,用勺子吃饭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可惜自己的手就是这么不争气,眼看着碗里的美食舀不上来,眼看着好不容易舀上来的美食又送不到嘴里去。要是就这么算了或者找妈妈帮忙可太丢人,但自己就是怎么做也做不好。情急之下再度崩溃,只能拿手边的这些东西撒气了。
场景三中,丫丫不再是那个拉了粑粑还能接着睡不嫌屁股难受、浑身上下都是沙子也能接着玩不嫌扎的小脏孩儿,似乎已经能够分清什么是自己身体本来就有的而什么是附着在上面的外来物,不再能够简单容忍任何多余的东西了。于是,那些粘粘碎碎挥之不去的讨厌饭粒自然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症下药
一句话:理解万岁!理解之所以能万岁,是因为将“理解”二字挂在口边太容易而真正能够做到却实在太难,更何况让一个高高在上的成人放下身段站在一个话都说不太明白、大小便依然不能自理的小屁孩的立场上去看这个世界则更是难上加难。我坐月子时稍有些产后抑郁,半夜里一个人守着个羸弱的小东西瞪着眼一直发愁到天亮,这让丫爸很难理解。原本生龙活虎挑大梁的姥爷十年前得了脑血栓后行动开始不便,于是脾气变得乖戾性格变得脆弱,全家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不可能真正设身处地的个体仅凭想象另一个个体所遭受的身心折磨而试图去理解,“难于上青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做了父母就还是要硬着头皮知难而上的。就算不能完全理解她,也比根本不屑于去努力理解她要强。这样至少可以给她树立个好榜样,等我自己半身不遂不可理喻的时候也能够给予我以同样的忍耐和谅解。为了避免给行为举止看似失常的二岁孩子贴上种种消极的标签(如“你怎么变成了个坏孩子”,“你脾气随谁呀这么暴”,“你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呀”),为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她的种种“过失”,个人认为父母首先应该意识到这是她稚嫩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她开始发展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可喜可贺的。其中伴随而来的诸多成长的烦恼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了,和孩子本人的道德本质根本就是两码事,千万不要随便挂钩划等号。Trouble Two在人生轨迹上也许和更年期是对应的吧,虽然都会发脾气都会喜怒无常都会倍感压抑,但Trouble Two的背景是朝霞,而更年期的背景却是暮霭。
如果抱着同情理解与欣慰的态度去看待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就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做到淡定而不至于像我那样频频情绪失控了。她想要去尝试做什么事情就让她尽情大胆去做好了,一辈子真的难得有这么个为所欲为的机会。见她受挫发飙了就以平和的话语将她稳住,见她受挫沮丧了就以永远向她敞开的胸怀将她抚慰,面对她努力尝试后的狼藉一片则开心地招呼她一起打扫。让她从小就明白这样一点应该并不是件坏事,那就是:人生即使永远都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从未成功中度过也依旧是充满乐趣和值得珍惜的。
将这些文字写下来也是希望能够在我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我会努力去懂你的心的,丫丫!生日快乐!
http://s13/middle/a5aa97a4gc848ab42fd5c&690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