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话养生

分类: 营养健康养生 |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这句诗,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雨水节气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现在正值雨水节气,咱们就来说说”雨水”时如何养生吧!
今年的 2 月 18 日至3月5日,为2013年农历廿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本意是指冬季完全过去了,春天来临,天气转暖,冰雪融化成水,万物开始复苏,此后将是春雨纷纷。
一、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到来之后,并不是说这一天一定要下雨,而是表示冬季少雨的现象结束,从这以后,降水将逐渐多起来了。春雨常在夜间降落,这是因为白日的湿热空气入夜变冷凝结的缘故。
由于雨水增多,太阳的光热射到地面就较少了,同时,雨水蒸发时也吸收临近地面空气中大量的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亦会降低,这时还会造成春寒的天气。
二、养生方法
1、勿急退衣,别忘“春捂”
雨水节气里冷空气活动频繁,因此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所谓“春捂”就是到了春日时不要急脱去厚衣。这是祖国的先人们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厚穿单。但此时北方阴气未尽,且冷空气不时南窜,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时节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经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则会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春捂”有一定道理,况且南方此时常乍暖还寒。
2、因人因地,调理脾胃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首当其冲的是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得到充分的利用,反之营养缺乏,体质也由此而下降。调养脾胃应根据自身的基本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食物、药物来调养。
饮食调节:根据气候转暖,早晚较冷,容易口舌干燥的情况,宜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的水分。如: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少食油腻之品;少食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忌食花椒、茴香等辛热之品。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南方特别是珠江三角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好。[1]
药物调养:根据此节气脾胃功能的特点,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
3、舒畅肝气,升发阳气
“春主肝”,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春属木”,木性条达。因此,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需保持心情舒畅。可食用具有生长、升发特性的食物,如韭菜、豆芽。
自雨水节气开始,自然界一派生机,万物开始复苏,大地欣欣向荣。行动起来,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有道是“善养生者先养心”!
参考文献:
[1] 佘自强. 雨水时节如何养生.上海中医药报.2008(10)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