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解老》译文及简评简注(十四)
(2013-01-11 17:38:24)
标签: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
(余注:以下阐解《老子》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老子》书中所说的大道,即是正道。)所谓“貌施”(施,读为迆,邪也。他本为“唯施”)也者,邪道也。所谓“径大”(他本为“好径”)也者,佳丽也(陈奇猷:“老子主张质朴而去华丽,质朴者,大道也,华丽者,小径也,故韩非以佳丽释老子之‘径’字。”)。佳丽也者,邪道之分(分,位分)也。(所说的外表上的歪斜,即是邪道。所谓把小路当作大路,即是认为这种小路精美华丽。而所谓精美华丽,也就是邪道的那一部分。)“朝甚除”(除,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引马叙伦说:“‘除’,借为污”)也者,狱讼繁也。(所谓官厅脏污,是指的诉讼案件繁多。)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诉讼案件繁多,田地就荒芜;田地荒芜,仓库就空虚;仓库空虚国家就贫困;国家贫困反而民俗淫逸奢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民俗淫逸奢侈,农织行业就荒废;农织行业荒废,民众就不得不粉饰巧诈;粉饰巧诈,就知道乔装打扮;知道了乔装打扮,也就像所谓“穿着华丽”。)狱讼繁仓廪虚,而有以淫侈为俗,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故曰:“带利剑。”(诉讼案件繁多,仓库空虚,而又让淫逸奢侈形成风俗,那么国家受到的伤害也就像拿了利剑刺它一样。所以说“佩带着利剑”。)诸夫饰智故以至于伤国者,其私家必富;私家必富,故曰:“资货有馀。”(他本为“财货有余”)(以上那些粉饰偷奸取巧以至于伤害国家的,私家必定富有;私家必定富有,所以说“财货有余”。)国有若是者,则愚民不得无术而效之;效之,则小盗生。(国家有像这个样子的,那么愚民就不得不想办法来仿效它;仿效了它,小盗贼也就会产生出来。)由是观之,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余注:《说文》:“唱,导也。从口,昌声。)则小盗和(和,音 hé。《说文》,和,相应也)。(由此看来,大奸兴起,小盗就跟着产生;大奸前导,小盗跟着附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余注:此处亦如《说文》:“唱,导也。从口,昌声。)则诸乐皆和。(竽是各种乐器的领头乐器,所以竽领了头,钟呀瑟呀的就都来伴随;竽先演奏起来,各种乐器就都来附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余注:据典籍《唐韵》、《集韵》、《正韵》等记载:“唱,发歌也。倡,和也。”据此,这个“唱”应为“倡”,也即“和”),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和音 huò,掺合)。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馀者,是之谓盗竽矣。”(余注:他本为“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现在大奸兴起,一般民众就跟着附和;一般民众附和了,小盗就必然起而掺和。所以《老子》说:“穿着华丽,佩带利剑,饮食充足,财货有余,这样的人也就可以称之为强盗头子了。”]
简评:韩非通过阐解《老子》五十三章,指出,当时的现实是官厅污浊,狱讼繁多,田园荒芜、仓虚国贫,为政者搜刮榨取,侵公肥私。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奸”们虚饰诈伪的行为,让小民不得不为生存起而效仿。政风的败坏,必然导致民风的败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韩非正确指出,“民俗淫侈”的原因是因为“国贫。”
那些穿着华丽,佩带利剑,饮食充足,资货有余的人就是饰智伤国、败坏社会风气的强盗头子。(初稿)后一篇:海南纪行(一)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