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6-12-21 22:22:04)
标签: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宝塔区冯庄学校语文课题组  杜方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编号《135YWX-1227》,已经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批准立项。从20164月至12月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生不仅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

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二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词语不理解,也查了工具书,但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学生根本不知道课前预习的方法和为何要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把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研究条件

1.我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应用培训。

2.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学校为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计入相应的工作量,教师科研积极性极高。

3.学校为支持课题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增添网络、信息设备,保障了课题研究、参加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概念界定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

四、理论依据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探究出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3.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七、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

4.经验总结法。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总结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八、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6415日——20165月底)

指导及其策略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博采众长,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准备。深入教学实际,设计调查方案和重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和水平,以及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情况,研究并总结出相关解决策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3.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4.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6月——20168月底)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细化研究内容,在阶段总结中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计划和安排。

2.开展学生预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并形成初步调查分析报告。  

3.开展学生自主预习和有教师指导预习后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研究,结合调查报告,梳理出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9月——201612月底)

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整理研究过程中所搜集与积累的资料,对课题研究与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1.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后期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总结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九、研究成果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生们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表见解的人增多了,更多的同学能在课外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同时,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提高了学生预习效率。通过实践研究,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预习方法,以前预习时走马观花、敷衍应付的坏习惯有了很大改进。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意义,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预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2.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策略的指导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求知欲、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学习的自信心等都有了较大提高。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学生实施有效预习策略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成效大大提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学生对新课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讲新课时就比较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学习了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及优秀经验,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最初的理论研究到后来的行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思考、改进预习策略,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我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十、后期设想

现在本课题研究虽然已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我相信:只要满怀信心,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向下面两个方向努力:

1.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

2.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如何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如何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怎样提高自学能力,这里面很有文章可做,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力争使预习卓有成效,使预习达到最优化,让语文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