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

(2023-09-23 12:53:43)
分类: 地理
[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蔡襄留給泉州人民的寶貴遺產,也是我國橋樑史上一座真正的豐碑!

 

洛陽橋的難能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它接通了水闊五裡的萬安渡,使來往行旅得以安全通行,也不僅僅在於它接通了當時奧、閩北上的陸路通道,使南來北往的貨物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了泉州古代經濟的繁榮;更不在於它引來了膾炙人口的眾多故事傳說,使文化古城泉州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浪漫色彩,而是在於,它在那江潮夾湧、浪濤搏擊的洛陽江上,發揮了泉州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成功地採用了筏形基礎種礪固基法,在全世界史無前例地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在全國堪稱第一的海港大石橋,而且一直保留到現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驕傲。在泉州,站著象東西塔,臥倒象洛陽橋的俗話,代代相傳,而且遠播海外,不是沒有道理的。

 

什麼是筏形基礎?它就是沿著橋樑的中線,拋置大量石塊,以形成一條橫跨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造橋墩。什麼是種礪固基法?它就是在橋下大量種植牡礪,利用這種海生動物附著力強和繁殖迅速的特性,將橋基和橋墩石膠結成牢固的整體,使之成為經得起山洪衝撞和海水搏擊的人工磐石,保證石橋安臥大江,歷經千年而不跨!

 

泉州因為最早在這裡建設了如此宏偉的洛陽橋,創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橋的成功經驗,所以有宋一代,泉州橋樑建築空前興盛,著名的安平橋、石筍橋、順濟橋、盤光橋等相繼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橋樑甲閩中的美譽,文人墨客也寫了大量詩文,傳頌千秋,歷久不衰。連京劇傳統劇碼,也以此作為題材,描述了當年建橋之艱巨,以及橋成之後三百六十行過橋的歡樂情景,感染了觀眾,使洛陽橋更加名聞天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西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西元1059年),前後曆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