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1697年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經沒有水了,但因2008年奧邥又重新貯滿了水。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王冷齋詩曰:雄峙平西拱極城,中原逐鹿幾兵爭。而今三路縱橫過,南北咽喉一宛平。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1189年六月,金章宗開始修建蘆溝橋,三年後建成。
因橋身跨越蘆溝,人們都稱它蘆溝橋。早在戰國時代,蘆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原來只有浮橋相連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區西)之後,這座浮橋更成了南方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車水馬龍,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橋顯然已不能適應都城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詔命建橋。
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遊記裡,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華夏著名古橋(一) ]華夏著名古橋(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