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是小小志愿者》单元教学反思

(2015-03-30 10:17:07)
分类: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我是小小志愿者》单元教学反思

 

1.    培养学生检索资料、信息的能力。

怎样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知识增加和能力提高方面都有收获呢?教材提供了三个国家的资料信息:澳大利亚、朝鲜、英国。我觉得不够。于是结合教材需要同学们认识加拿大、巴西、韩国、美国等国旗的要求,我适当增加了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与国家概况简介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了解一个国家,其中,分别有两组是了解同一个国家,可以达到彼此分享、补充的目的。所提供的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为了培养学生的检索资料能力,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学会在丰富的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而这份表格设计的内容又成为1分钟演讲的提纲,降低了学生演讲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演讲时的照本宣科。这样一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2.    升华主题,有机拓展与延伸,让品德学习“回归生活”。

怎样让品德学习不只是停留在“我知道该怎么做”,而应真切地“做一做”呢?学习是为了应用。虽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但是,学生即使了解得很透彻而事实上奥运会已结束,不可能再有“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可能了,因此,不设计让学生有真切地“做一回志愿者”的体验活动,总觉得品德课程有“纸上谈兵”之嫌。所以,我设计了“招募校园志愿者”的活动,让品德课程的学习真正“回归生活”。这是第二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也是品德课堂延伸的具体体现。

教学完《小小志愿者》这一单元,再理一理教学思路,反思一下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我又一次深刻地理解了品德课程的教学魅力。品德课程的学习不应只是说教,它更应该是体验,是感悟,是行动。于教师而言,应当扮演好提供帮助者、适时点拨者、热情鼓励者、教育设计者等多重角色。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品德课,并在品德课程学习中真正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