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声音的产生》教案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学教案 |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
(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第三单元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
|||||
|
|||||
我们的猜测 |
声音是由物体 |
||||
我们的 验证过程 |
实验材料 |
实验现象 |
|||
|
发声时 |
不发声时 |
|||
|
方法 |
现象 |
方法 |
现象 |
|
尺子 |
|
|
|
|
|
橡皮筋 |
|
|
|
|
|
…… |
|
|
|
|
|
我们的结论 |
|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
(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
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物体停止振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谈话:第三关真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大家表现得非常棒!让我们进入第四关:“我是小小造声员”
1、用哪些方法能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同学们做的真不错,恭喜你们闯过第四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五关“我是小小发现员”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下面我们继续进行闯关,来看第六关: “我是小小评判员”。
3、判断对错:
(1)、物体没振动,也会发出声音(×)
(2)、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人说话是声带产生的(×)
(4)、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二、全课总结
最后宣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一站《声音的产生》冲关旅行圆满结束,祝贺各位同学们都闯关成功!下一节课我们将进行第二站
的冲关旅行,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三、分层作业:
1、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在生活中的发声物体是怎样发声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要求:1、为必做,2、3、为选做。)
(六)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