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金二路.梅屋庄吉旧居

标签:
杂谈 |
分类: 黄浦区 |
两人畅谈中国、亚洲和世界大事,感到相见恨晚。梅屋庄吉当即许下了一生的诺言:“君举兵,我以财政相助。”当时孙中山29岁,梅屋庄吉27岁。
孙中山题写“贤母““同仁”。孙中山为有一位始终与自己共鸣的“同仁”而欣慰,他题写“贤母”、“同仁”给梅屋,梅屋称孙中山为“生死与共的友人”
,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三十多年。
梅屋庄吉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这句誓言。他后来开设了电影公司,生意非常成功,但他把大笔利润,都送给了孙中山。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援助孙中山领导革命活动的经费,折合现在币值达十亿多日元。

孙中山去世后,经济上已经不富裕的梅屋庄吉,把家里最后一笔钱拿出来,为孙中山铸造铜像,并亲自护送第一尊铜像来到中国。不久,恰逢孙中山灵柩从北京迁往南京下葬,梅屋庄吉参加了整个迁葬过程,铜像亦被安放在中山陵。祭陵后梅屋回到上海,3月25日梅屋又偕夫人、女儿赴南京,正式拜见国民政府的要员。国民政府派典礼局的刘友敬专程到上海迎接并陪同梅屋一家赴南京。

1928年底,第一尊铜像铸成竣工,梅屋庄吉决定亲自护送铜像到中国,1929年
2月28日梅屋偕夫人德子、女儿千势子及随员在神户乘“伏见丸”护送孙中山铜像到中国,日本的《东京每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相继报道了这个消息。国民政府对梅屋庄吉倾其所有铸造孙中山铜像表示敬意和欢迎,对梅屋亲自护送铜像来华给予了极大的礼遇。
梅屋庄吉之遗嘱。将故友孙中山安葬之后,梅屋庄吉决定筹资拍摄一部电影《大孙文》。遗憾的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日关系恶化,这部电影的拍摄计划最终被迫放弃。此时的梅屋庄吉,四处奔走,试图通过各种关系说服日本政府停止侵华。
1934 年11月16日,梅屋庄吉去见外相广田弘毅时,昏倒在火车站,7天后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留下“吾人为中国革命所作之一切,均是为恪守与孙中山之盟约”,“与此有关之日记、书信等,概勿外传”的遗嘱。
↑
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日本长崎县向上海市赠送了梅屋庄吉铜像,上海方面于4日在上海绍兴公园举行了揭幕仪式。梅屋庄吉铜像高2米,由长崎县雕刻家山崎和国创作。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出席了揭幕仪式。

梅屋庄吉铜像的铭牌,介绍了梅屋庄吉与孙中山及其中国的关系,
文中说到梅屋庄吉曾居住瑞金二路
144 号。
超越国界的友情和坚守终生的承诺,却成为了尘封的历史。1895年3月,27岁的梅屋庄吉对29岁的兄长孙中山做出了郑重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此后,梅屋庄吉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这个诺言。他倾其所有支持和资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甚至不惜出售公司股票。孙中山病逝之后,梅屋庄吉又耗尽为妻女准备的保障金,打造了4尊孙中山铜像,现在分别位于南京新街口街头、广州中山大学、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和澳门国父纪念馆。
然而,就是这么一段超越国界的友情、这么一个坚守终生的承诺,却成为了尘封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大多对梅屋庄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全然不知。因为,梅屋后人谨记他的遗言:“我参加孙中山的革命,是与他有过盟约的,这一切不能外传“。请点击:专访梅屋庄吉曾外孙女小坂文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