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 复兴中路585号
朱子奎故居 卢湾区少年宫
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3945190000315
↑ 复兴中路585号是朱子奎的故居,
故居在弄内,
图为朱子奎的故居的沿街建筑外貌
↑
朱子奎
朱子奎(1882~?)又名鸿藻。是定海旅沪巨商朱葆三的长子,光绪八年(1882)出生上海。他出生于富豪之家,但没有贵公子的习气,衣食简朴,平易近人。最厌恶那些仗势欺人的人。
上图顶端是复兴中路585号过街楼内景和弄内
朱子奎在上海约翰大学毕业以后,从1917年九开始,就随从父从事商务,初任日商三井银行买办。1926年父亲病故,未几,妻子许氏、弟弟子聪亦相继病故,母亲方氏亦卧病在床。子奎肩上的担子重,心情更是沉重。怎么办?难道父亲辛辛苦苦创建的事业就此毁掉不成?他振作精神,决心要把父亲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他就任越东轮船公司股东兼经理、上海自来水公司、华兴保险公司、华安水火保险公司董事、华安合群保险公司监察人。
复兴中路585号弄内的西侧,是朱子奎的故居的山墙
朱子奎与复兴公园牌子。朱子奎在大学读书时,法国人在上海复兴公园(法公董局1908年改建)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朱子奎气愤地对父亲说:“法国人欺人太甚,单独抗议不行,要治治他们。”父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情,于是,就买了10丈布,做了一件特大的长衫,两只袖子就各有25尺布,子奎穿着这件长衫,雇来8个法国人,分别抬着两只大袖以洋号鼓开导,从静安寺出发,经南京路至外滩,所到之处,凡洋人向子奎跪拜者,发给一块银元,这场面,大快人心。未几,又雇几个法国女子,命她们当街跳脱衣舞,又引起路人的嘲笑,许多人在朱子奎鼓舞下,就壮胆去砸那块牌子,法国人看情况不妙,就偷偷摘掉了复兴公园的那块牌子。
复兴中路585号朱子奎故居的正立面, 现为一幼儿园所在
复兴中路585号朱子奎故居的正立面,
现为一幼儿园所在
民国时期上海滩巨商
朱葆三(1848-1926)
朱葆三,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人。他于1861年随乡亲到上海“学生意”,从勤恳有为的五金业小学徒做起,凭借一诺九鼎的诚信魅力,最终成就了十里洋场“上海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的赫赫显名。作为当时有重要影响力的“宁波帮”领袖之一,朱葆三不仅在国内外投资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商业、轮运业、金融业,还积极投身、赞助辛亥上海光复运动和“二次革命”,并担任了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都督府财政总长、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务。
20世纪30年代的朱葆三路(现名溪口路)街景
朱葆山路。法租界众多马路中却有一条以宁波帮巨擘朱葆三名字命名的道路———“朱葆三路”(Chu
Pao San,Rue,中文偶作“朱葆山路”,建于1922
年),显得十分令人瞩目。
朱葆三路现名溪口路,位于今黄浦区,北通延安东路,南接金陵东路,介于四川南路、江西南路之间并和它们保持平行。
朱葆三富而不忘乡国, 尤其是在他的后半生输资出力襄助国内外慈善公益事业无数。为表彰朱葆三对近代上海市政和国内外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曾命名了一条“朱葆三路”。
复兴中路585号门口,
现使用单位的铭牌
按语:朱子奎是上海的一位民国名人,但现网上却少有朱子奎的资料。朱子奎的事业,
截止上世纪30年代就戛然而止, 再也没有朱子奎之后的资料了。但其父朱葆三的照片和资料倒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