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华山路 蔡元培故居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静安区 |
“北大之父”蔡元培
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路上303弄闹中取静,弄堂口上方有着黑色雕花烫金的“蔡元培故居”几个字,文管部门在弄口右侧的墙壁上特别制作了一个印有蔡元培先生头像的浮雕。进入弄内,一路还有箭头指示,让人很顺利地找到16号的蔡元培故居。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蔡元培故居外貌,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
蔡先生一生两袖清风,其在沪生活了16年,时先后居住过的凤阳路登贤里、武定路鸿庆里、昇平街、静安别墅、愚园路等地均为租赁,终其一生没有自己的住宅。
↑进入蔡元培故居大门内的建筑外貌
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陈列馆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二楼为客厅和藏书室,收藏着蔡元培生前的部分书籍,来往信件等。
↑ 住宅的南面是一个很大的花园
↑ 1931年6月25日,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主持了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典礼并出任馆长
蔡元培先生孤独地与杂草相伴30多年无人问津。蔡元培先生因战乱和其他原因未能安葬于故乡,葬于此坟场西南角山坡“资”字号地段。因很久未有人提及和护理,余光中先生(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寻找到墓碑时,整个坟墓淹没在杂草丛中很难发现,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余光中先生悲愤不已…………
在余光中先生的呼吁下,此后才有人前去祭拜,也就是说蔡元培先生孤独的与杂草相伴30多年无人问津。70年代末,北京大学在香港的校友会也许处于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筹资重新修葺他们老校长蔡元培的墓地,只是将墓碑换成花莲出产的青麻石,但至今都没有蔡元培的遗像或雕像。
既然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又何以致30年与杂草相伴无人问津?
请点击:淹没在香港杂草丛中的蔡元培之墓
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生病后无钱请大夫,常常苦熬支撑。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多重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可如此伟大的一位人物竟然也会贫困交加。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生病后无钱请大夫,常常苦熬支撑。
溘然长逝。1940年3月3日晨,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继之昏厥过去。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蔡元培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
↑ 2002年12月8日正式开放,蔡元培故居陈列物品,全部是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物
按语:不知蔡元培先生何时能魂归故里?窃以为,让先生魂归故里,
比投资修建先生的故居, 更有意义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