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2017-07-05 00:3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静安区
静安  南京西路1686号
著名江南古刹  静安寺   公元247年建寺
1959年静安寺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1862~1864年筑路,1921年命名海格路,1943年改名华山路
从本文起, 将陆续介绍华山路沿街的历史建筑

百年华山路。上海华山路跨静安、徐汇、长宁三区。北起愚园路(静安寺),南至衡山路(徐家汇),全长4320 米。

清同治元年至三年(1862~1864年)越界筑路,因通往徐家汇,命名徐家汇路。1921年以英国将领名改名海格路(Avenue Haig)。民国1943年以陕西华山改今名。

上海华山路是条文化底蕴厚重的街道,自南京西路起到肇嘉浜路(徐家汇)的几千米中,连绵不断地排列着百年老建筑。从静安古寺到交通大学,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这些百年老建筑中,曾住过许多中外名人。弯曲的华山路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与兴旺。

       华山路北起静安寺。故本博文将坐落于南京西路1686号(南京西路、华山路转角上)的静安寺,列入华山路历史建筑系列。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华山路、 南京西路转角上的千年古刹 静安寺
             
       
静安寺存疑 一建寺时间 静安寺到底建于哪一年?民间对静安寺介绍的第一句话,便是“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现多以公元247年为建寺时间。请点击:上海千年古刹静安寺建寺时间存疑?多以247年为起始       

        静安寺
历史沿革:
      (1)、原寺址在吴淞江滨。
相传该寺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
(公元238~251年)。当时寺址在吴淞江滨,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为永泰禅院,

(2)、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始改称静安寺。

(3)、迁至今寺址。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原寺从吴淞江滨,迁至法华镇芦浦沸井浜一侧,依泉建寺,即今寺址。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静安寺存疑二,其未列入现在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寺作千年古刹,又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竟然未列入现在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之中。但网上有说 1959年静安寺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依我愚见, 从该
寺的历史来看可谓悠久,而从建筑来看,已是“面目全非“,请看下面几张老照片。在我眼中,现在的静寺外观上,太过于金碧辉煌,太过于精雕细琢,已失去了古刹的古朴和凝重。加上那50元一张的门票,这里更像是一个旅游景点,而非古朴和凝重的古刹。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1216年迁至今寺址始建的静安寺原貌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今非昔比对照: 清末民初的静安寺及其的“涌泉”

上图中, 可见清代人们的辫子、衣着的马褂,和寺侧的马头墙。从那时寺庙的建筑来看,已不能和今日的寺庙同日而语。从建筑的实体来看,今昔之比,岂止是面目全非?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现静安寺寺宇规模是1921年逐渐建成的

千年古寺曾毁于战火,后得募捐或捐资修建。公元1860至1862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三次攻打上海,一度进抵静安寺,英租界英军帮助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军起义,从停在黄浦江的炮舰上炮轰静安寺一带,致使千年古寺毁于战火,仅存大佛殿。

以后有寺僧鹤峰、正生、常贵,沪绅姚曦、姚文栋以及浙商胡雪岩等相继募捐或捐资修建,疏浚具有“海眼”之称的涌泉,并重修寺前应天涌泉亭,由华亭胡公寿题名为“天下第六泉”,至1921年逐渐建成以后的寺宇规模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民国时期的静安寺门前的涌泉

        静安寺存疑之三,今昔之“涌泉”静安寺涌泉曾是南宋“静安八景”之一,又称涌泉、沸井,原址位于今静安寺正门之南的南京西路上。当初涌泉昼夜沸腾,状似温泉,又名海眼,据传深可通海,被誉为“天下第六泉”。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民国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的静安寺涌泉就在寺前正门之南的的马路当中

       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修筑马路时,涌泉地下水源被切断,该井的沸泉景观逐渐被破坏,之后喷泉现象基本消失。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西路改造时,涌泉被彻底填没。
         1966年“文革”中,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梵幢被毁,涌泉也被彻底填没。僧众被迫还俗,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现在重塑后的涌泉,已移入到内的钟楼内

  现在重塑后的涌泉,已移入到静安寺寺内的钟楼底层,而非原址(正门之南)的原址。现在要一睹涌泉,要50元门票进入内钟楼方可观看。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重塑后的现涌泉

直至1997年,锦迪公司建造地铁二号线静安寺车站时,在上海市文管部门的配合下,挖掘出了古泉原址。今年5月20日,涌泉雕塑重新开工建设,改建后的静安涌泉,利用原有喷泉和地铁通风结构特点,重塑出一个富于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涌泉景观.令历史悠久的天下第六泉,重新焕发出古朴而又美丽诱人的新魅力.

2009年9月26日上午11点,上海市静安涌泉落成仪式在静安南京西路华山路口举行。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  静安寺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

         静安寺山门上下两层结构。花岗石料贴面,柚木木作,黄色琉璃瓦屋顶,屋脊上“正法久住”四个字正见佛陀心意。下层正中三扇柚木大门,上覆铜钉装饰,门洞一围石刻佛手、莲花、八吉祥等图案。正门石刻对联“愿祈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山门左右两侧各饰一只万年青石雕刻法轮。二层回廊汉白玉围栏,内为柚木。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静安寺和梵幢 

原来的静安寺梵幢。1946年抗战胜利后,普天同庆,佛缘殊胜。静安寺在新建山门,疏浚天下第六泉的同时,柱径0.60米、柱高13.90米新建的阿育王柱式“静安古迹”梵幢也应运诞生了。当年四月初八,太虚大师主法落成典礼,沪上名流咸集寺前,场面颇为壮观。梵幢亦成为静安寺及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

令人扼腕惋惜的是1966年的那场文化浩劫,致使矗立20载的“静安古迹”梵幢被毁,涌泉被填。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2007年5月,新建落成的静安寺正法久住梵幢

 新建梵幢。2007年5月,静安寺新建落成的的正法久住梵幢。正法久住梵幢由基座平台、石柱、铜狮(顶端的四面狮吼像)三部分组成,坐落在静安寺的东南角。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静安寺正门面对南京西路(近华山路)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鸟瞰 静安寺

静安寺建筑格局。建筑布局在严格的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座落着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和法堂。静安寺山门朝南,与天王殿合一。山门地面层铺砌优质花岗岩,半椭圆型拱门门券雕刻着宋代云纹花饰。钟楼鼓楼各侧东西,钟楼底层是重新恢复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上悬精铸7.3吨的和平钟。鼓楼采用架空方式将地铁出入口覆盖起来,上置直径3.38米牛皮大鼓。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  从静安寺正门, 眺望其内景

      除了追溯静安寺的前世今生, 我对这金碧辉煌和浓妆艳抹并举的静安寺, 已是索然无味的感觉。当然, 我没买门票进入寺内。静安寺门票有个好听的名字:香花券 。过去是是20元,现为50元。


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

                                   金碧辉煌,还是浓妆艳抹?

 

 

      按语:

       商业化的无孔不入和日趋盛行,在静安寺也得到高度的体现。过度招遥,反而影响了其本来的寓意。

        优秀的历史建筑, 再陈旧再修缮, 其建筑的实体不可丧失,也不可再去增添什么节外生枝的附加物。一旦失去实体,再金碧辉煌也属画蛇添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