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2017-03-22 13:0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徐汇区
徐汇 武康路107号  湖南路20弄2号
“国民党教父”陈果夫两故居  建于1946年和1940年
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一、武康路107号  陈果夫故居,建于1946年
        按语本博文汇总两处相距很近的武康路和湖南路)陈果夫的住宅, 两故居均在上海徐汇区,均为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武康路107号  陈果夫故居,建于1946年

武康路107号原是陈果夫的住宅。这是一幢建于1946年的假三层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红色双陡瓦坡瓦屋顶,清水砖砌烟囱,底层东南侧设带有出檐的开敞拱券门,东窗带有厚实梯形窗套、窗楣,具有西方古典主义特征。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陈果夫(1892-1951)

 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1892-1951),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9年,35岁的陈果夫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干部学校 。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此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陈果夫及其弟陈立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取陈果夫与陈立夫两兄弟英文姓名头一个字母的缩写)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武康路107号  陈果夫旧居

      为官相当清廉。当时不少人曾说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与蒋宋孔三家被世人拿来合称为“四大家族”。但,真实的历史是,作为拥有极大权力的陈氏兄弟,为官相当清廉,可以说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恶习,与他们没有关系。所以有人说,在国民党上层,讲求慎、勤、敏的虽不乏其人,而像陈果夫那样“清”的人还真不多见。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武康路107号  陈果夫旧居侧面山墙
         非常谦逊和蔼平易近人。陈果夫这位国民党的大员,同时又一个非常谦逊和蔼平易近人的人,他爱学不倦,无书不读。陈立夫曾回忆说:“我的大哥果夫,虽然未受过太多的教育,但他有一个特点,使我非常敬佩,那就是他除了买书之外,从不喜欢买别的东西,即使他身上只有一块钱,也一定是用来买书的。他从不逛百货公司,只逛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或旧书摊,无论早晚黄昏,他都勤于读书,此外他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甚至连看电影都没什么兴趣。


                           ★                          ★                                ★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二、湖南路20弄2号陈果夫故居正门, 有侧楼和主楼两建筑,建于1940年 现为民居

自律非常强,很有修养。陈果夫做事与做人都很沉稳,让人无可挑剔,而只能敬重。他的爱好还很广泛,由于他自己身体向来不好,他读了大量的医书,而且还写下了五十多万字有关中医方面的文章;他自己创作了许多的歌词,有些还谱曲传唱开来;他的书法和对书画的鉴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陈果夫  书法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湖南路20弄福园2号陈果夫故居正门,侧面有一幢英式小楼
请点击:
四大家族”里的一对穷兄弟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陈果夫全集》

陈果夫作品有相当水平与功力。的他的文章著作,后来汇编为《陈果夫全集》,胡适对其作品给予很高评价。一个国民党“老党棍”的作品,能得到胡适这样的大家如此中肯的评说,足见其水平与功力。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湖南路20弄福园2号陈果夫故居的主楼

      到台湾之后成为替罪羊。但是到台湾之后的陈果夫兄弟命运却急转直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成了老蒋寻找失败原因的替罪羊,兄弟俩全都失势,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湖南路20弄福园2号陈果夫故居的主楼

 重病时连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陈果夫的身体是每况如下,他的肺病已十分严重,陈果夫的家庭经济发生了危机。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既无财产,也没有以前的地位,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因而用度日窘。他除薪水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以前看陈伯达写的《四大家族》,感到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的人,是个个都富得流油,掌控着巨额资本,哪儿还敢想象陈果夫连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

上海武康路湖南路陈果夫两故居
湖南路20弄福园2号陈果夫故居的主楼

 弥留之际倾注一纸“诤言”。1951年1月,为治病方便,陈果夫从台中移到台北,住在青田街的一幢公寓里。到了6月,炎热的天气让他元气又大损,几度出现虚脱,挨至8月已无法起床。弥留之际,出于对“党国”的一片忠心,他把自己的真心建议倾注一纸“诤言”中,对国民党与蒋介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规劝。1951年8月25日,陈果夫离开人世,终年59岁。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台湾政界一片悲哀,国民党中央当天就推定陈诚、蒋经国、张道藩等37人组成治丧委员会。蒋介石也先后两次去吊唁,并为之亲笔写下了“痛失元良”四个大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