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 武康路240-246号
建于1940年
公和洋行(首任用户 )
汪伪复兴银行
日本中大银行
现民居 开普敦公寓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
XH-J-011-V
↑开普敦公寓整幢大楼,酷似正在航行的船只
公寓那颇有特色的锐角形转角的弧形处理相当巧妙,是其设计的一大“亮点”,与沿街立面走势连贯,充分表现出其有流线型风格的特征,简练而动感,这就是开普敦公寓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独创性。
↑开普敦公寓(左) VS
武康大楼
如果说武康大楼是个三角形“大熨斗”,开普敦公寓就形似一把精巧的“小熨斗”,准确嵌入所在的地块。研究过武康路的钱宗灏教授也非常欣赏开普敦公寓的设计,认为建筑师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造型特殊的地基。
点击我博文上海武康大楼(即诺曼底公寓)
↑沿街立面十分简洁,钢窗各型是建筑的点睛之笔
开普敦公寓立面。这是一幢混合结构四层楼现代公寓。这座平顶建筑的立面呈三段划分,中间部分为沿街立面。其沿街立面十分简洁,外墙体涂上淡黄色,外墙仅以白色线条装饰,明快流畅。
长方形与四方形的窗框外凸,让室内充满阳光,很好的满足居住者向往阳光与温暖的传统愿望与居住习惯,方窗旁镶嵌着小圆形的窗洞,内镶四方形的小钢窗,是点睛之笔。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
XH-J-011-V
普敦公寓历史沿革:公寓建于1940年,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并使用(第一任用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上海的“敌产管理委员长”宇垣完尔准予没收,并于1942年转给汪伪复兴银行作为行址。两年后,又转属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的中大银行所有。
日本投降后停业。翌年4月,由上海特别市社会局、上海市接收物资管理处等接管并组成复兴银行清理处接收,建筑收归国有。随后在开普敦公寓居住的都是银行系统的中高层职员。
↑公寓楼体外形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舰的锐角形船头
为何要把这幢公寓楼设计成船型?开普敦公寓占地面积仅有126.7平米,公寓楼体外形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舰的锐角形船头,劈风斩浪地航行。为何要把这幢公寓楼设计成船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近代建筑发展的高潮期。无数中外富豪竞相在徐汇地区兴建别墅、公寓。无序且相争的房地产开发产生了不少街头转角的“边角料”土地。在这寸土寸金的旧上海,这种地都显得尤为可贵的。设计师充分发挥才能,自由而大胆地描绘街区建筑。
开普敦公寓这种三棱体的船舰形设计因地制宜,是富有创意的成功范例。可以说,这种建筑造型几乎很难在上海市区其他地方再找到了,这就是开普敦公寓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独创性。
↑公和洋行上海分所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有利大楼(现外滩3号啦)
开普敦公寓由大名鼎鼎的公和洋行设计,是公和洋行后期杰作。这家英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历史悠久,1868年由建筑师萨尔维在香港创立。1912年事务所派年轻的威尔逊(George
Wilson)到上海开设分所,第一个项目有利大楼(就是今天的外滩3号)就设计得超赞,是上海第一座全钢结构大厦,一炮走红。
↑年轻的威尔逊
1912年事公和洋行派威尔逊(George
Wilson)到上海开设分所。
公和洋行在上海的主要作品有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大楼、海关大楼、沙逊大厦、渣打银行、永安公司、蓝烟囱轮船公司、犹太会堂它们至今仍被作为上海的象征,开普敦公寓也是他们的作品。

↑
孙曜东、光绪帝师孙家鼐的后人
他沦为汉奸,又有功于新中国。开普敦公寓1942年开办的汪伪复兴银行,
其行长是孙曜东,担任着大汉奸周佛海的机要秘书,在伪政权中是个核心人物。抗战胜利后,坐了牢房,又曾与中共地下党联系,在杨帆领导下做秘密工作,策反过军统重要人物邓葆光,在政权递嬗之际,为辞旧迎新作了贡献。1955年“潘杨冤案”事发,被牵连入狱,在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年遇特赦而返沪,晚年担任徐汇区政协侨联高级顾问。
↑《浮世万象》是200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曜东
孙曜东的一生经历极为丰富,世家出身,大富大贵,沦为汉奸,又有功于新中国。民国时黑道白道都趟得开,曾帮张伯驹逃脱绑票之灾,与众名伶交好,与明星舞女有染,更与渠寇大奸如梁鸿志、周佛海、谢芝庭、唐寿民等交往频繁,晚年有口述回忆录为其一生见闻作录,曰《浮世万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