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 高安路14号
阿麦伦公寓
高安公寓
建于1941年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62
↑高安路14号的高安公寓
高安公寓原名阿麦仑公寓(英语:Amyron
Apartments),建造于1941年。公寓位于高安路、康平路口,与康平路1号住宅隔路相望。
↑高安公寓位于康平路的一侧
高安公寓是六层混合结构,由于地处路口,建筑师因地制宜将平面设计成弧形,建筑立面配合弧形平面,以黄色面砖饰面,辅以白色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为现代建筑风格建筑。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62,目前该公寓为居民住宅
公寓蕴含了一段浪漫的故事!这幢建筑的设计师是法国人赉安(Alexandre
Leonard),且公寓建成后他曾与妻子居住于此。因此高安公寓的身世背后,蕴含了一段浪漫的故事!
阿麦伦公寓“Amyron
Apartments”的名字之谜。Amyron,其实是希伯来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的国家是一首歌”,“Ma
nation est une
chanson”。而这栋建筑正是赉安,献给他的新婚妻子、舞蹈家、诗人Anna的(她是赉安的第二任妻子)。
↑ 高安公寓的设计师是法国人Alexandre
Léonard,中文名字叫“赉安”
赉安(“赉”字,拼音:lái)和他的“赉安洋行”在上海留下不少著名建筑,其中最熟悉的就是霞飞路上的培恩公寓(Le
Bearn),也就是现在淮海中路雁荡路口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还有乌鲁木齐路上的麦琪公寓。武康路湖南路口的密丹公寓,南昌路雁荡路路口的上海法国总会,法国太子公寓(今建国公寓)等建筑,都是这位巴黎美朮学院毕业的设计师留给上海的作品。
↑
赉安三杰,图片来源:《法文上海日报》1934年7月14日
赉安洋行于1925年由法国建筑师Alexandre Leonard(中文名字叫“赉安”)和Paul
Veyssere合伙成立,甫一出道,即以法国总会大楼而名噪上海滩。三十年代的赉安洋行积极拥抱世界建筑潮流,摆脱复古风格,进而设计一批Art
Deco风格和现代主义的办公楼、公寓楼;1934年,第三位法国建筑师Arthur
Kruze的加入更加速赉安洋行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后世称他们为“赉安三杰”。
↑
高安公寓位于康平路的一侧
高安公寓底层原先为门厅、车库和司机宿舍。二至四层每层为一个两室户和一个三室户,每户东南向设有内阳台和挑出花台。此外,还有佣人房,消防辅助楼梯平日作为佣人出入通道。公寓房屋面积大,采光通风好,五、六层为跃层户,由弧形楼梯相连,六层有扇形大房间和圆形小房间。
↑
门厅地上有两个字母AL
高安公寓弧形底层,是主人口的门厅,
门厅地上有两个字母AL,是设计师赉安Alexandre
Léonard名字的开头两个字母。这是我的分析和推敲。如有误,请赐教!
按语:在淮海路上拍摄时, 我遇到了横马路高安路。这时我方知高安路和湖南路是同一条马路,高安路在淮海路以南,湖南路在淮海路以北。早年我有一个朋友家就住在高安路,没想到这是一条有众多历史建筑、深厚历史人文的马路。我拍摄了高安路的建筑,而湖南路的还没拍摄。时间来不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