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 武康路 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2017-02-25 22:20: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徐汇区
徐汇  武康路395号
国立北平研究院 药物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旧址  建于1926年
徐汇区政府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武康路395号,是创建于1932年李石曾创办的国立北平研究院,下属药物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前身)、镭学所(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两研究所设于此。

       药物所镭学所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1949年10月,北平研究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接管。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今其门侧有徐汇区政府2011年6月所置铭牌

       武康路395号的历史沿革。除了药物所、镭学所两研究所设于此之外,也是科学家吴有训,陆学善解放前后间的旧居。 1953年,武康路395号为市房地局第三处清理科接管。1969年,由市革命委员会公交组、生产组分拨燎原服装厂(连同武康路374号)。同年,上海无线电二十二厂以若干民用超声波产品及技术人员、工人转入是厂,1971年定名上海超声波仪器厂。后另组上海超声波仪器厂。1977年,是厂自手工业局划归仪表局。1982年迁焉。

    1977年至2003年,为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邻人时见演员出入是址,有白杨、程之、白穆、中叔皇、仲星火、杨在葆等老演员,亦有张瑜、赵静、张芝华、郭凯敏(张、郭常执手偕行)、陈鸿梅、周国宾等新秀。 2008年,武康路395号得以缮葺,2013年,复缮之。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众多留法英才群英荟萃于此

      时李石曾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飱而接士,卒得李书华、严济慈、周发歧、刘慎谔、陆鼎恒、赵承嘏等众多留法英才。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国立北平研究院理化楼,左榜书“药物研究所”,右“镭学研究所”,悉李石曾手迹,摄于1934年。1936年迁至上海武康路395号。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赵承嘏。摄于福开森路395号药物所实验室
      赵承嘏1885年-1966年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他毕生致力于中草药化学研究,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的研究,改变经典乙醇浸泡法,独创碱磨苯浸法分离提取中药成分,对植物化学做出了贡献,研究了雷公藤等30多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为发掘和提高祖国医药学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并为中国医药界培养了几代药学研究人才。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武康路395号产权所有者:叶恭绰(1881年-1968年)
      武康路395号属国府高官叶恭绰产权,为叶公绰所有。叶与李石曾交契深厚,闻知,慨然予之,以为药物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屋。

     叶恭绰1881年-1968年)中国广东番禺人。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留日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原总统府咨政首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

       国立北平研究院1929年9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由李石曾任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武康路395号药物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隶属于国立北平研究院。

      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河北高阳人。中国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鸿藻(军机大臣)第三子。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1902年赴法留学,是中国赴法第一人。1906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李石曾任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并筹建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后任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此外,从1924年起,先后出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务。1948年应聘为总统府资政。1949年赴瑞士,旋徙乌拉圭。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9月30日病逝。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李石曾先生,题写的午门上方“故宫博物院”匾额     

         这张照片,午门的门洞上方虽然出现了“故宫博物院”的石制牌匾,但其正楼上的“伟大祖国建筑展览”,是北京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于1951年为庆祝建国两周年而举办的,展览地点在午门城楼,因为当时午门是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展厅。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首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李石曾先生,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当时匾上的字也是李石曾的手笔而不是以后郭沫若的。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武康路395号,是小面积土地上建成一个大气派建筑经典之作

 

      武康路395号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到武康路395号重点是欣赏其建筑外貌。建筑占地面积不大,而且是沿街的。如何在小面积土地上建成一个大气派的建筑,显示建筑设计师功底与才能。

     外形整体上为上下三段式,底层是基座,二层以上是主要生活空间,住宅特别强调并追求对称形式。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与一般住宅建筑只有一个中间部分的入口大不相同

        最明显的是两翼完全对称的主入口处。这与一般住宅建筑只有一个中间部分的入口大不相同。两翼入口采用入门台阶进入塔什干式抱廊,再分别向左(向右)折向大门口,由此直接方便地进入二层客厅及其他主要生活功能空间。台阶隐藏在柱廊后面,使得建筑的外立面平整无缺。

      这座住宅在某些细部也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意味。入门柱廊间的栏杆为缠绕的缓带式样,中间为椭圆形漏花,是一般建筑中少见的。十分繁复。由此设计更彰显住宅的华贵不凡的气质。

▲上海 <wbr>武康路 <wbr>国立药物所镭学所旧址
请点击  武康路395号  致以感谢!

      按语:

     武康路395号,是创建于1932年由李石曾创办的国立北平研究院,下属两机构:药物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前身)、镭学所(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两研究所所在地。国立北平研究院仍是在北京。武康路395号药物所镭学所,是隶属于北研究院下属机构,故武康路395号不是整个研究院的旧址。

       遗憾的是这样精美经典和蕴含深厚历史人文的历史建筑, 尚未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在是徐汇区政府的不可移动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